據《中國國防報》報道,中國戰記者日前探訪了中船重工正在建造的新建吸“瑞運5號”,南京軍區航務軍代處負責人楊茂鐸介紹,油船該船吸取了南海維權保障任務時民船性能不達 標、南海沒有達到遠海航區的維權要求的教訓,按照《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相關的教訓軍艦技術參數進行設計建造,完全能勝任在遠海航區和軍艦隨同作戰的中國戰需求,而且 還配備了橫向補給裝置,新建吸大大提高了補給能力。油船能參軍的南海軍標民船,是維權中國海軍戰略投送能力的保障,也是教訓軍艦戰時國防動員的一大力量。
建造中的中國戰“瑞運5號”(李勝材攝)
民船參軍,究竟靠不靠譜?二戰時期的新建吸諾曼底登陸,同盟國動員了約1200艘作戰艦艇,油船4000多艘登陸艦艇,以及5000余艘運輸船。建造如此龐大的數量 的軍用運輸艦、登陸艦顯然不現實,盟軍當然無法變出這一萬多艘艦艇,這都歸功于戰時動員的民用船只。民用船只素有“第二海軍”之稱,在戰爭中不僅被征用作 運輸、登陸艦艇,甚至可以改造為航母。美國作為海上軍事強國,始終把民用船只作為后備的軍事力量。即便是家大業大的美國,截止目前也只保持了100多艘成 噸位的輔助艦只,維護現有的戰斗艦艇和輔助艦艇已經是很大的負擔。現代戰爭節奏快,消耗大,軍用船只的數量遠不能滿足戰爭需要。海灣戰爭中,輸送部隊和物 資的305艘船只,有205艘是租用的民船。“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海軍的海上作戰、戰略投送都實實在 在地需要依靠民用船只的“人民戰爭”。
近年來,我國對“民船參軍”的要求不斷提高。2006年,國家交通戰備辦公室在南京軍區航務軍代處啟動《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內容體系研究》,為新造民船 貫徹國防要求提供了綱領性技術文件。2015年6月,國家交通戰備辦公室在上海組織《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宣傳培訓,標志該標準正式成為國家軍 用標準并頒布實施。
吸取南海維權教訓
海軍演練民船補給
記者從軍地船舶專家處了解到,以往民用油船也曾參加赴南海執行維權活動等保障任務,由于技術標準等沒有達到遠海航區的要求,執行保障任務中在不同航區受到限制,存在不適應性和安全隱患。而“瑞運5號”油船則在建造中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完全符合遠海航區的相關要求。
高級工程師王瑋向記者介紹了“瑞運5號”的油艙建造標準。這艘油船兼顧了軍用油料的運輸需要進行設計,油艙采用了特殊涂料處理,既可運輸民用汽柴油等,又 可運輸軍用的航空煤油、軍用柴油等油品。在建造中嚴格按照《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相關的技術參數進行設計建造,技術性能較普通民用油船有明顯改 善與優化,完全能夠滿足遠海航區的船舶要求。
全船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總工程師辛登恒向記者展示了“瑞運5號”油船的三維效果圖。三維效果圖上,油船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一覽無余,盡收眼底。從船艙、 管線到新增加的甲板吊機每一處都在總工程師的手中一一展現。辛登恒說,先做出三維效果再與廠家進行調整,這將大大壓縮建造工期,并且能夠有效減少臨時改裝 對船舶造成的損傷。
配備軍用補給裝置
補給艦專用的橫向補給裝置
負責監造的南京軍區航務軍代處駐寧波港軍代表高冰告訴記者:“以往油船在執行海上油料補給任務時,由于縱向補給裝置不配套、效率低、穩定性較差,針對這一系列問題‘瑞運5號’配備了目前最先進的橫向補給裝置,大大提升了海上油料補給能力。”
據觀察者網查詢,縱向補給顧名思義就是兩船前后行駛,只能補給液體貨物。補給時,補給船將連接軟管的遞纜和浮具由船尾一起擲入海中,接收艦撈起固定、對接 后,實施補給,液體貨物的補給能力為100-400噸/小時。而橫向補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出現的,同樣顧名思義是兩船并排行駛,主要通過高架索具完 成。補給艦船與接收艦就位后,共同架設和調整高架索具,就可以進行不同物資的補給。橫向補給不僅能補給油料等液體,還能補給干貨,如物資、彈藥等。橫向補 給的液貨補給能力為200-700噸/小時,干貨補給能力為10-120噸/小時,還可以同時進行干、液貨補給。可以說,“瑞運5號”真正滿足了一艘軍用 運輸艦所應該具備的條件。
按照軍標貴也要造
船只的技術參數提高了,船的造價也會相應的水漲船高,民船軍標面臨著成本問題。出資建造該船的浙江 省瑞遠海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孫開波說:“技術參數的提升,會提高造價10%到15%左右,但同樣也能因此延長船的維護周期與使用壽命,更何況為國防建設出 一份力,民營企業也義不容辭。”記者得知孫開波剛剛參加了國家交通戰備辦公室在上海組織的《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培訓班,他本人還作為民企優秀 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培訓班結束后,他立刻回到公司落實“瑞運5號”油船貫徹國防要求的項目。
參與《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編寫制定的專家程剛告訴記者,“瑞運5號”油船貫徹國防要求,主要貫徹了提高航速、配備補給裝置、油艙特涂、補油管 線等內容,實現了遠海海上供給保障,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軍地兩用。通過貫徹國防要求,將以平時的“小代價”換取戰時的“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