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共同正值車厘子的富裕成熟期。走進硤石街道南漾村的新賽寧藍果業車厘子種植基地,滿眼的共同翠綠讓人心情愉悅,鮮紅的富裕果實掛滿枝頭,輕輕撥開樹葉,新賽一串串車厘子簇擁在一塊兒,共同壓彎了枝頭,富裕惹人喜愛。新賽

眼前這一幕,共同不僅是富裕車厘子豐收的場景,更是新賽一幅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共同美麗畫卷。海寧硤石最東端、富裕嘉紹高速公路旁,新賽有個美麗的水韻村落叫南漾村。
沿南漾村村口、嘉紹高速公路以西的一條小路向南走,沒幾步就看到一片片白色大棚,這便是“新農人”季鳴的車厘子園。
放眼望去,一串串車厘子在陽光照耀下,如瑪瑙般晶瑩剔透,“今年花開得好,果肉也緊實,我手上這顆就能達到20克重。”季鳴笑著說,“預計今年掛果3萬多斤,是去年的2倍多,而且果實個個大又新鮮。”
提到車厘子,可能很多人會疑惑,海寧也能種嗎?的確,對于喜水不耐水、喜冷不耐冷的車厘子來說,海寧的氣候環境真的不適合其生長,種植可謂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季鳴做到了。“這是羅海澤系列,這是羅特格系列……”在大棚內,季鳴指著枝頭的累累果實,熟練地向發布君介紹,“這些品種都來自本土,是由我們團隊花了三到四年時間研發的,共9個新品種,更適合在南方生長,目前已取得新品種認定證書。”
對季鳴來說,投身農業管理果園不是一時熱血,而是真正讓雙腳踩在泥土里。一直以來,為了提升車厘子品質,他帶領團隊,向農業專家請教、與上海交通大學開展合作……
“目前,果園里共有72種車厘子,我特別興奮,因為這比很多國外農場的車厘子品種都多。而且我們研發的新品種能做到短低溫就能結果,能自花傳粉,糖度在20度左右,這是很多果園都做不到的事情。”如今,季鳴依舊每天都會去大棚里轉轉,他說,當看到一個個果子逐漸長大變紅,真的很有成就感,“很開心,以后海寧的五月不僅有枇杷,還有車厘子!”“園內所有的種植管理都是用農業物聯網模式進行,安裝在大棚內的數據傳感器,能實時監測土壤溫濕度、酸堿度,并能智能控溫,精準調節水肥比例。就算外面寒風凜冽,棚內也能溫暖如春。”只見季鳴在手機上的智能控制平臺上輕輕一點,大棚中的實時環境數據便跳了出來:空氣溫度24℃,空氣濕度82%,光照……“有了這些,我們便能實時了解每個大棚的情況,一出現異常,也能及時采取干預措施。”不僅如此,大棚里空氣清新,四周和天頂都能打開。“車厘子樹怕水,又需要空氣流通,所以采用這種大棚。”季鳴介紹,大棚里還做了11條排水溝,能保證暴雨天第一時間將水排出去……“95后”的季鳴作為寧藍果業的“莊主”,曾就讀于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在留學期間,他幾乎跑遍了美國全部的車厘子果園,學習他們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2019年,季鳴畢業回國,毅然投身自家的果園,并著力研究本土品牌的車厘子,從當年首次掛果,到如今能實現掛果3萬多斤,效益也逐年攀升,去年年產值達100多萬元,今年預計將達200萬元。“通過‘智慧農業’,把相關的種植技術以數字化和智能裝備等方式表現出來,一切用數據說話,用數據來指導、來控制車厘子的生產,更具精準性。”季鳴表示。如今,除了種植,季鳴還參與到果園的營銷、推廣中去。他自己設計了包裝,黑金色調的包裝盒時尚大氣,讓小小車厘子成了一件精致的禮品。硤石街道、南漾村聯手季鳴舉辦的第三屆車厘子采摘節在不久前啟動了,活動旨在以車厘子為媒、以采摘節會友、建溝通橋梁,進一步打響特色品牌、助推鄉村振興。
不僅如此,季鳴還利用這一平臺幫助南漾村村民銷售農產品。其實,早在季鳴建立寧藍果業之初,所請的工人就都是該村村民,其中有多名生活困難的村民因在果園有活干、能掙錢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南漾村則構建起了一個“數智引航”的鄉村治理新模式,帶動轄區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目前,南漾村村集體經濟已完成從99萬元到273萬元的跨越。未來,南漾村將繼續以車厘子種植為典型示范,逐步打造集車厘子、陽光玫瑰等水果為一體的休閑農業,發展壯大農旅經濟,讓越來越多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