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突如其來的寒冬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事件)打亂了玻璃行業原先的既定腳步,給行業帶來了諸多的玻璃問題,在困難和壓力面前,臨人流行業將會如何自強、性使自救而又不失節操的然經去共度“難關”呢?
觀點:玻璃現貨價格下行趨勢存在,調整中尋求平衡點。驗交
1、寒冬供給篇:隨著事件爆發,玻璃交通運輸封閉,臨人流企業各項補給告急,性使個別企業主動減產,然經以期在未知黑暗的驗交時間中能保持產線的連續性生產,降低企業因停產帶來的寒冬巨大損失。據隆眾資訊數據監測:事件中減停產企業共21家,玻璃涉及損失產量為8683.4噸/日,臨人流占全國總生產量的5.52%,截止當前已有970噸的損失量恢復正常生產,行業產能利用率為79.44%。從供給角度分析事件對行業供給端影響較小,因玻璃生產的連續性使其產量依然保持穩定的輸出,相對在事件中受影響的鋼鐵、水泥、瀝青等地產產品,其產能利用率已是相當的可觀。
2、庫存篇:事件影響企業成品出庫長達40余天,在這期間企業庫存較速攀升,截止3月5日,全國樣本企業總庫存460.89萬噸,較1月23日增加315.44萬噸,漲幅達216.87%,庫存天數34天,以遠超行業正常水平,若按后期每天150%的產銷比計算,企業庫存降至1月23日庫存量大致需要47天。從庫存角度分析3-4月本身就屬于行業的一個淡季周期,在同期正常情況下消化如此龐大的庫存都略顯乏力,更何況在事件尚未結束的背景下,企業庫存短期消化形勢嚴峻。
3、需求篇:事件發展至中后期,國家積較倡導督促復工復產,有關政策制度相繼落地,事件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都要抓,再此情況下行業下游陸續復工復產,據隆眾資訊統計:華東、華南、華中(除湖北)地區部分大中型深加工企業已陸續復工,華北天津地區大型深加工企業復工較多,河北、北京及其他地區復工較少,復工深加工樣本企業開工率29%,鋼化爐開工時長6-7小時,其平均訂單天數為13天(較12月下滑27.7%),據上海鋼聯百年建筑調研全國274家水泥熟料及500家混凝土企業統計:截止3月4日水泥熟料生產線共開工97條,開工率為35.5%,產能利用率為29.18%,;混凝土企業開業率達到71%,實際開展配送、生產業務的企業僅占47.6%,而目前實際項目復工率僅為20%,并多為重大工程項目,如水利、鐵路和公路,相對商業項目作業率較低。從需求端分析當前終端消耗條件有限,暫時沒有快速釋放信號。
4、心態篇:面對以上冰冷的數字我們的想法就是玻璃行業的“寒冬”以悄然而至,但是市場是以人為核心的,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所謂的“人情世故”同時也會出現“思想”。事件發展至今,隆眾資訊從與行業業者的溝通交流中不乏看到了許多的心態變化。
從生產企業來看,前期在不知事件拐點的黑暗時期,企業原材料告急,成品零銷售,資金流通面臨相當大的壓力,悲觀心態油然而生,多數企業認為開市后現貨價格或會出現大幅跳水,但隨著目前交通恢復,原燃料補給正常,成品發售起步,各地區產銷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華東地區平均產銷4-5成,華南地區平均產銷已達7成,即使玻璃重鎮的沙河產銷也接近3成。從沒有現金流轉到企業庫存增速放緩,這難道不是一個向好嗎?
從經銷商來看,前期冬儲儲備積壓了大量現金,并且未能在春節后及時變現,每天利息損失已成事實,即使個別企業出臺優惠政策,但面對如此的市場,多數仍不為所動,謹慎觀望,而隨著事件發展,部分經銷商已主動出面幫助企業協調倉儲,放著自己滿倉的貨不去變現,而是替企業在消化庫存,增加企業資金流和倉儲能力,這難道不是一個向好嗎?
從貨源來看,湖北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8.68%,目前依靠水運優勢,以向外輻射至華東、西南地區,所謂的“洪水猛獸”已經登場,一場“蛋糕”爭奪戰一觸即發,據隆眾資訊統計目前湖北船運貨到華東港價格在86-87元/重箱,不含短運費及吊裝費,價格參照華東市場主流成交價執行,價格踩踏尚未出現,這難道不是一個向好嗎?
從房地產來看,目前商業項目開工寥寥,對于玻璃原片消耗更是零星點點,但是事件對房地產影響應該是商品房銷售和資金回籠,對在建工程影響只是延后,延后說明地產剛需依然存在,17-19年土地競拍量已經決定了玻璃的用量,這難道不是一個向好嗎?
從國家投入來看,事件期間傾全國之力做各項防控,真金貨品源源不斷的流失,事件恢復期各項經濟恢復政策陸續出臺,無論是主打“新基建”還是地產“放水”,這難道不是一個向好嗎?
向好預期的存在并不為過,但是市場有著自己本身的規則和規律,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順勢為王的道理盡人皆知,玻璃行業不是壟斷行業,百家企業更是境況不同,對于事件造成的現狀,隆眾資訊認為玻璃現貨價格下行趨勢存在,然而自救不是價格戰,協調合作才會彰顯行業魄力,在價格調整中尋找平衡點,以小的代價換回行業的穩定因是值得的,因為中國人從來不缺同心向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