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新年新股冷空氣已經蔓延到A股市場。截至上周五,近成金閃今年以來上市的只基近4成新股破發,受累于此,電套16只基金開年打新被套,新年新股其中7只基金被套幅度超過10%。近成金閃
證券時報數據部數據統計顯示,只基截至上周五,電套新年已經上市的新年新股新股共計14只,其中8只為創業板新股、近成金閃4只為中小板新股、只基2只為主板新股。電套按上周五收盤價計算,新年新股14只新股中,近成金閃5只已經跌破發行價,只基其中中小板和創業板各2只,主板1只。從基金角度來看,16只基金參與了上述5只新股網下配售,總計認購了776萬股,截至上周五,5只破發新股共計令基金浮虧超過3000萬元。
具體看來,今年1月13日上市的華銳風電跌幅最大,上市首日即出現破發,截至上周五,僅2個交易日,較發行價下跌13.48%。其中有7只基金參與了華銳風電網下配售,共計獲配151萬股,浮虧超過1800萬元。其中大成價值增長 、中海收益和易方達穩健收益分別獲配了51.72萬股、31.03萬股和25.86萬股。
除了華銳風電之外,海立美達和安居寶較發行價跌幅也超過8%。其中3只基金獲配海立美達,分別為華夏債券 、興全趨勢和中信穩定雙利 ,3只基金均獲配了62萬股,而截至上周五,海立美達收盤價為36.02元,較發行價下跌9.95%。僅華夏優勢 1只基金獲配了安居寶,共計獲配45萬股,而截至上周五,安居寶收盤價為44.86元,較發行價下跌8.45%。
而1月13日上市的秀強股份和1月11日上市的西泵股份跌幅相對較小,截至上周五,較發行價分別下跌了4.89%和1.67%,其中3只基金獲配了秀強股份,2只基金獲配了西泵股份,截至上周五,浮虧分別達到400萬元和96萬元。
基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期新股大面積破發一方面是由于市場情緒低迷,投資者參與熱情不高。另一方面,新股居高不下的市盈率是導致破發的最重要因素。雖然監管層不斷出臺政策規范新股發行,但是今年以來,新股發行市盈率依舊攀高,甚至有新股以150倍的市盈率發行。
次新股破發潮起 機構浮虧5.72億
再一次,市場涌現次新股“破發潮”。
去年11月12日,滬指暴跌5.16%,終結了去年四季度后的“驚鴻一漲”,此后大盤逐步縮量振蕩,跌多漲少、熱點稍現即逝。弱市下,近期次新股已有超過三成的比例出現破發狀況,更令入場“打新”的機構資金忍受著5.72億元的賬面浮虧,慘烈程度,僅去年二季度末時的市場堪比。
破發率超過三成
據統計,去年11月12日后上市的66只次新股中,有21只個股股價曾跌破發行價,占總數的32%;且當前仍有20只個股至上周五收盤時處于破發狀態。
其中,主板上市的7只個股中有3只個股破發,比例達43%,且每只個股的破發幅度皆居榜前——亞星錨鏈現價較發行價下跌了14.67%,為該批個股破發幅度最大者;上周四上市的華銳風電破發幅度為13.48%,居于次位;力帆股份破發幅度為9.86%。
在中小板上市的37只次新股中,有10只個股處于破發狀態,比例為27%。其中英飛拓破發幅度達10.87%、海立美達為9.95%,齊峰股份、金杯電工及天順風能的破發幅度則皆在5%以上。
在創業板上市的22只個股中,有7只個股處于破發狀態,比例為32%。其中安居寶以8.45%的幅度居于榜首,科泰電源、振東制藥的破發幅度皆在5%以上。
4股上市首日即破發
安居寶、海立美達、華銳風電及秀強股份4只個股在上市首日即宣告破發,其中華銳風電上市首日的盤中無一成交價格在發行價之上,即中簽者一經賣出,鐵定虧損;安居寶、秀強股份也僅有瞬間的成交價超過發行價0.61%、1.03%,即便不考慮交易手續費,中簽者全身而退的幾率微乎其微。
整體看,大盤成交越來越慘淡,令主板次新股的運行頗受壓力;而板塊的調整,也為創業板成為次新股破發的密集區。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市場大跌中,次新股表現更為慘淡,多達43只個股創下上市來的盤中最低價,占總數的65%,這意味著,盡管不能斷言上述個股后市再無新低,但其順勢調整的效果已充分體現,所等待的或為大市走穩。
機構初現“護盤”意愿
對在一級市場申購的資金而言,破發無疑是最不愿意接受的結果,而當前的次新股破發潮,已造成機構資金近6億元的賬面浮虧。
以機構網下配售股份計,目前20只破發次新股上的機構資金已有合計5.72億元的賬面浮虧。其中,將機構“套”得最狠的無疑是華銳風電,機構在網下配售中獲配2100萬股,以上周五收盤價計,賬面虧損已達2.55億元,這也是機構在申購中唯一一筆浮虧逾億元的紀錄。亞星錨鏈上,機構獲配1800萬股,賬面浮虧5940萬元;力帆股份上的浮虧也達5720萬元。中小板次新股英飛拓上的機構浮虧額為4311萬元、創業板中的宋城股份則造成1663萬元的浮虧。
事實上,機構資金顯然也注意到了該批次新股的整體趨弱表現,并屢斥巨資出手“護盤”。
統計顯示,該批個股中,獲得機構資金在龍虎榜上入場搶籌的有33只,比例達到50%,為去年來出手最頻繁的時段之一。尤其是在破發或瀕臨破發的次新股上,多達18只個股有機構斥資買入,其中恒泰艾普、四方股份、搜于特、燃控科技、林州重機、瑞凌股份、宋城股份等個股上,機構更是頻頻現身或斥資規模在億元左右。而這一積極的操作態度,也已在二級市場上初現成效。例如新界泵業、海源機械,在機構買盤的推動下,股價已較發行價上漲20%以上,暫無破發之憂。
業內人士稱,由于機構網下配售股份通常有3個月的鎖定期,故短期內順市回落委實正常,而隨著解禁期臨近,臨近破發的次新股則更容易引發機構的“護盤”或“自救”性操作。
目前,上市日期在去年12月前的破發股有力帆股份、驊威股份、中順潔柔等;瀕臨破發的個股有大康牧業、搜于特、天汽模等。(新快報)
破發月:6只新股套住15家機構蒸發15億 別碰地雷
新股又現破發。投資界一遍嘩然。
2011年開年以來,自1月7日起上市的新股一共有16只。
不僅見不到漲聲一片的新股效應,且收益慘淡,虧損效應明顯。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市的16只股票中,有2只為主板股票,10只為創業板上市,4只為中小板上市的。而截至上周五,跌破發行價的股票共有6只,分別是華銳風電(601558.SH)、秀強股份(300160.SZ)、海立美達(002537.SZ)、振東制藥(300158.SZ)、安居寶(300155.SZ)、西泵股份(002536).
這樣的破發潮的來臨,無疑又增加了市場對新股投資的疑問。中簽從“中獎”變成了“中毒”。
破發,是市場理性還是非理性?
自IPO重啟后,新股的定價問題一直是A股市場的詬病。面對2011年如此的破發潮,究竟是市場太悲觀,還是市場太理性,抑或仍然是定價太高?
我們先直觀地來看看各家公司的發行市盈率。
這16家上市公司的算術平均市盈率為86.41,其中新研股份(300159.SZ)居首150.82倍,最低的華銳風電48.83倍。
上周四大盤微漲6.4個點,而排在跌幅榜第一的卻是新股N華銳(601558.SH),是在主板上市的一家風電公司。
作為風電機的生產商,華銳風電成為了主板市場發行價最高的上市公司。上市表現卻非常對不起主板第一高發行價的地位。開盤以后節節走低的股價最終讓華銳風電跌了9.59%。
1月11日上市的林州重機(002535.SZ),上市三日連續陰跌。類似的走勢頻頻出現,整個新股市場上可謂慘淡一片。
而市場能夠判斷出來的原因不外乎:資金、價值、市場情緒。
年初新股發行太多,16只新股短期內爆所需資金量龐大。缺乏場外資金支持的市場難以容下如此多家新股的上漲;平均86.41倍的市盈率,不得不成為破發的重要原因;目前整個大盤在2800點左右脆弱震蕩,上不去下不來的狀態一直沒有被打破,資金無心戀戰,炒新情緒也順勢降低。
對此,深圳一私募人士表示,“破發是好事,這樣才能引起監管層的注意,降低新股發行價格”。
對市場健康運行或許是好事,然而對被套住的投資者來說,是時間與收益雙失。
15家機構被套,招商證券資管連中三元,好受傷
破發的背后,究竟是怎樣的利益爭奪,誰悲誰喜?
華銳風電作為這些新股里的代表,上市首日的龍虎榜中,并未見到機構的蹤影。而前十大股東中,有9家PE,占據了56.48%的股份。
可見股權投資者對這個華銳風電的高度看好,而承銷商安信證券在股票上市前也表現出了十足的信心,甚至想復制國民技術(300077.SZ)IPO時的繁榮熱鬧的景象。(國民技術在2010年4月上市,發行價87.5元,首日開盤價161元)。安信證券自己的行業研究員也將上市首日定價區間設定在95元-110元。
然而中信證券的行業研究員楊帆則表示,華銳風電90元的發行價明顯偏高。
破發之后,必有埋單者。截至上周五收盤,5只破發的新股市值共蒸發了15億元。據統計16家新股中,共有15家券商、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信托等進駐十大股東。
其中最受傷的莫過于招商證券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招商證券現金牛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是一個基于債券和新股以及可轉債的貨幣型基金,股票和可轉債的投資占比不超過20%。
從前十大股東來看,這只現金牛共參與了16只新股中的3只。分別是海立美達62萬股,安居寶45萬股,秀強股份78萬股,很不幸的是這三只股票都破發了。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這只產品的投資經理為申衛國,是招商證券投資管理部的副總經理。投資的3只新股均破發的現象在A股市場上可謂罕見。
在其三季度的報告中稱,這只產品經過了最為艱難的時期,債券收益率較低,而新股又頻頻破發,管理人為了規避下跌風險已經主動地放棄了一些風險投資。
而如今在3股齊破的情況下,這只現金牛未來投資收益堪憂。
雖然“打新股”的投資收益一直在降低,但如今明顯降為負收益后,市場資金將會用腳投票。(理財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