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用專利來量化創新實力,年首就很難避開專利數量、降年專利轉化程度等指標,專利這也就導致盡管將專利作為創新的申請數據指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參考價值依舊不容忽視。出爐并且當細化到企業或者研究機構時,年首專利往往決定了他們在市場上的降年核心競爭力。
也正因如此,專利在國際范圍內,申請數據專利充當的出爐是一個可觀測的指標,是學術研究、政策制定和企業決策層面,定量的測量評估“創新”的一個重要依據。每年各國的專利申請數也因此受到了廣泛關注。
近日,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年度報告,報告中就2023年的專利情況進行了說明。報告中提到,2023年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為27.26萬件,同比下降1.8%,同時這也是國際專利申請量14年來的首次下降。
那么這個數據是不是說明過去一年全球的科創實力處于下滑趨勢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一方面這個專利涵蓋的范圍很廣,涉及到許多復雜的類別,自然也包括商標、美術設計這類科研之外的產業。另一方面我們還要考慮現有專利以及經濟對于專利申請的影響。簡單地說就是利率提高和經濟不確定會直接影響商業信心,降低創新投資力度,從而影響知識產權申請量。
簡單地說,23年專利申請數據反映的其實是去年全球經濟的輕微波動。那么這項數據能夠反映23年的科創情況嗎?自然也是可以的。這點主要體現在創新和創業環境上。簡單地說,這項數據直接反映了去年大部分國家的科創環境并不理想,因此可以預估到去年整體科創是受挫的。但是與此同時,如果我們進一步剖析數據細節,就會發現,因為科創環境受挫,所以科技創新的投入集中在了核心領域,不少領域創新仍是積極向好的。例如數字通信和電子機械方面,計算機技術在已經公布的《專利合作條約》申請中,專利申請量占比最高,占到所有申請文件的10.2%,包括華為、三星、高通、三菱等眾多企業也在去年申請了大量的國際專利。
此外,對于一部分技術原本相對劣勢的國家,去年的科創環境波動也帶來了機遇,像是土耳其、荷蘭和法國等國家,在申請量上均有增長。而亞洲專利申請量在所有申請中占比為55.7%,高于10年前的40%,因此市場也是相對樂觀的。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