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成美保、女性姬岡壽子、界史際比較來小濱正子
15-2 性自由與家庭的從國多樣化
性規範與婚姻的變貌
從1960至1970年代以降,隨著以先進各國為中心展開的看臺「性革命」,圍繞性與家庭的灣社狀況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性行為的性別年輕化、對「處女性質」的秩序拘泥減少、不以結婚為前提性關係的變遷容許、同居增加、女性結婚率低落、界史際比較來乃至於出生率降低、從國離婚增加等,看臺都是灣社共通的特徵。這種變化的性別背景是,以反戰運動、秩序學運、搖滾樂等為象徵的青年文化崛起、口服避孕藥的登場、女性主義的擴散、以教會為代表的宗教權威衰弱等。
婚姻制度本身雖然沒有消失,但近代社會中認為愛、性、結婚、生殖密不可分,特別是對女性的性嚴密管理,這種堅不可破的性規範與結婚觀,已經產生了大幅的變貌。其中之一的現象,就是在歐美各國出生的非婚生子女,所占比例愈來愈高,瑞典和法國等國,甚至已經超過了50% ?(不過在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先進國家,這個比例依然很低)。
墮胎與生殖權(Reproductive Rights)
就性的變化而言,和口服避孕藥同等重要的是墮胎合法化。和日本及舊共產圈相異,歐美各國到1960至1970為止,對墮胎都有嚴格的限制,因此獲得墮胎權,就成為第二波女性主義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然而在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後實質上允許墮胎的美國,墮胎支持者與反對者的對立仍在持續?。因此,「生殖權利」(Reproductive Rights)這個語彙,在先進國大多意味著避孕與墮胎的自由,但在人口政策問題明顯可見的發展中國家,則被當作更廣泛、指「不應透過國家和宗教強制干預性與生殖、由女性自行決定之權利」的意義來使用。
家庭樣貌的變化
性規範與婚姻的變化,讓非婚、離婚的單親家庭,以及帶著小孩再婚的複合家庭增加等現象,讓家庭的型態變得多樣化起來。近年來特別廣受議論的,是同性婚姻,與應用生殖輔助技術的生育。承認男女同志等同性伴侶與異性伴侶具有同等婚姻權的國家,雖然以歐洲為中心日益增加?,但認為結婚應該只限於男女結合、大表反對的人依然很多。然而試管嬰兒(體外受精)等生殖技術的發達,為無法懷孕者提供了由第三者供應精子、卵子、受精卵進行懷孕,以及代理生產等新的選項;但另一方面,這樣的做法也產生了親子關係混亂、以及商業性代理孕母之類讓生殖本身市場化的新問題。(荻野)
?世界各國的非婚生子女比例
非婚生子女,指的是在母親沒有結婚(未婚,或是離婚、喪偶後沒有再婚)的情況下生下的孩子。在歐美,非婚生子女的出生很多,因此和是否有婚姻無關、給予同樣法律保護及權利,被認為是相當重要的事。
?羅訴韋德案與墮胎論爭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1973年羅訴韋德案的判決中,判定女性在與醫師商量後,在懷孕初期有選擇墮胎的權利,這是受憲法保障的「隱私權」。這是追求墮胎權的女性主義運動一大勝利,但同時也引發了認為墮胎是「罪」、殺害胎兒等於「殺人」的人們激烈反彈。之後,美國就分成「支持墮胎選擇權」(pro-choice)與「反墮胎」(pro-life)兩派,持續展開對立與論爭。不只如此,墮胎的是非也成了總統選舉的爭論點,反對派殺害墮胎醫師等暴力行為也不斷出現。右圖是探討這種圍繞著墮胎爭議、而產生嚴重對立的研究專書之一。
?同性婚姻
從法律認可同性之間婚姻的國家,以比利時、荷蘭、瑞典、丹麥、西班牙、法國、英國等歐洲各國為首,包括加拿大和美國部分的州、中南美各國、南非、紐西蘭、越南等,數量正急速增加之中。另外也有國家或地域,認可同性婚姻為準婚姻等級的「民事結合」(civil union)或是「伴侶權」(partnership)。在日本,同性戀者的存在近年來逐漸變得可視化,但社會的歧視情緒依然很強,而關於同性婚姻的正式討論也尚未起步。
15-3 改革開放政策下的中國
改革開放政策與「婦女回家」
中國自1978年起脫離社會主義革命路線,開始改革開放政策,尋求在市場經濟下的近代化與經濟發展。他們裁撤了僱傭許多剩餘勞動力、生產效率低落的國營企業,育有孩子女性遭解雇的情況也陸續發生。在這種狀況下,以日本M型就業為模範,讓女性進行「階段性就業」,以及讓女性回歸家中的「婦女回家」都被提出來議論,但在婦女聯合會等組織反對下被迫撤回,並制定了守護女性權利「婦女權益保障法」(1992)。
在勞動市場趨向自由化的過程中,整體工資雖然上升,但職業、性別、正規與非正規雇用(農村出身者基本上屬於後者)等造成的落差,卻益發擴大。女性企業家光鮮亮麗的活躍雖然轟傳一時,但從事低薪不安定工作的女性也很多?。
「一胎化政策」的展開
自1950年代中期起,以計畫生育為首,中國開始謀求生育控制的普及;1960年代大致維持一家六胎的特殊出生率,在1970年代開始劇降,到了1979年成為二點七五人。但是1980年代,因為戰後嬰兒潮世代進入生殖年齡,所以自1979年起,開始進行以「一對夫婦只能生一個孩子」為原則的強力生產管制?。
這項「一胎化政策」在實行之初,特別是在農村地帶引起了強烈的反彈,並導致虐待女嬰、出生性別不均衡等嚴峻問題;為此,在很多情況下,此政策會獲得「農村如果第一胎生下女兒,則可以生第二胎」之類的修正。另一方面,在社會變得富裕之前,就已經邁入少子高齡化,老人撫養的問題愈來愈大,因此第二胎全面解禁等緩和政策也被提出來檢討,但在中國,女性生殖能力由國家來控制這點,仍為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