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俄烏沖突以來,議國應保全球糧食安全如何保障迫在眉睫。證總
清華大學中國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俄烏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管理司原司長張紅宇在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上表示,最近一段時期,俄烏沖突引發了全球的關注,特別是糧食安全問題隨之而來。由于俄羅斯和烏克蘭主要是小麥等谷物供給國,這對各國均有一定影響。
“我國在糧食安全方面是全球的‘優秀生’。谷物尤其是聚焦到小麥和水稻,我們的自給率一直在98%,即便是包括玉米在內的谷物自給率去年也達到了96%。從人均來看,去年中國糧食6.83億噸,14.12億人人均占有糧食484公斤,人均占有肉類63公斤,人均占有水產品46公斤,分別超過世界人均138公斤,20公斤和23公斤。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糧食儲備達到本年度消費的18%,滿足年度消費需求一點都沒有問題。”張紅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不過,俄烏沖突也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在糧食全球危機的情況下,老百姓對于食物的重視度猛增。
“當前,全球糧食供需緊平衡。在緊平衡的狀態下,我們的糧食安全重點在數量安全。在常態化和非常態化的情況下,對糧食安全也要做到隨之而動,保證總量安全,在這個前提下,才能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張紅宇表示。
全球糧食供應鏈受到沖擊
俄烏沖突之后這兩個月的變化,超過所有人的想象。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由于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全球農產品和生產出口大國,所以俄烏沖突影響全球糧食和食用油供應鏈,導致價格大幅上漲。據聯合國統計數據,小麥的產量,俄羅斯和烏克蘭出口量占到全球接近三分之一;大麥出口量占到全球的31%;油菜籽出口量占全球的68.3%。
金文成梳理俄烏沖突后發現,一些國家采取的措施,基本都是管制糧食和管制油料,最早是保加利亞增加糧食儲備,進行出口管制;4月22日印度尼西亞暫停棕櫚油出口,由于我國基本不產棕櫚油,棕櫚油進口主要是靠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進口,所以,俄烏沖突之后帶動價格上漲,成本上升,以及供應鏈受阻,進而從糧食影響到了油料,油料又進一步擴張到了其他的產品,這些情況進一步推動了世界糧食形勢的緊張。
“從長期看,世界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疫情影響疊加,全球糧食供給受價格和氣候影響不確定性在增加,總體上看供應的走向是偏緊的狀態。從中可以看出,我國現在提出立足國內,確保糧食供應,把糧食安全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這是十分明智的。”金文成表示。
當前,我國糧食生產保持平穩。據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程國強介紹,2021年我國糧食增長2%,達到267億斤,肉類一年增加1000萬噸以上,由上年的7759萬噸提高到去年的8887萬噸,人均肉類一年時間由55公斤變為63公斤,說明我國的生產是健康可持續。
但與此同時,我們的生產仍不能完全滿足需求。當前,中國糧食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17%,整個肉類對外依存度達到9%。“我國供給體系中仍存在一定的結構短板,比如,蛋白飼料原料供給短缺,自給率不到20%。”程國強表示。
完善儲備調控體系應對沖擊
當前,國際形勢變化十分復雜。在金文成看來,必須建立全產業鏈的、統籌國際國內的、分品種的糧食供求狀況的預警監測體系,建立全球的預警監測體系,才能把我們這樣一個14億人口大國的糧食安全,時刻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底。
“我認為要高度關注南南合作、中非合作,幫助非洲國家種糧食,幫助欠發達國家提升農業科技水平,解決他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在很大層面上實際上是解決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糧食供給問題。中國在小麥、水稻98%以上自給率的情況下,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緩解國際市場壓力,實現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科技支撐、適當進口的糧食安全觀。”張紅宇表示。
程國強則建議,要樹立大農業觀,今后整個農業供給體系應該要實現糧經飼的統籌。在此基礎上,推動“種養加”一體,農林牧漁結合,建立真正保障食物安全高質高效可持續的農業供給體系結構。
同時,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目前,我國食物供給率只有三分之二,仍有三分之一要靠國際市場。所以,要暢通國內國際農業食品循環,提高農業食品國際供應鏈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要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糧食儲備調控體系,突發事件、不確定性的風險應該是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我們今后維護市場穩定的任務非常艱巨,所以一定要更好完善強化儲備調控體系。”程國強建議。
他還表示,要補齊全球農產品供應鏈短板,抓好三個供給。建立健全全球的農業貿易投資與市場監測體系,促進我國對貿易風險或者全球風險的防控的關口能夠前移到供應鏈上端;加快培育全球性的農業食品企業,使其能夠深度融入到全球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營銷以及貿易,參與全球的產業鏈、價值鏈與供應鏈的建設之中;深度參與全球農業與糧食安全治理,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拓展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投資貿易建設的平臺作用。
“總的來講,在新的發展階段,要強化全球農業供應鏈的韌性,最重要的目標是構建一個安全、持續、穩定的全球農業食品供應網絡。”程國強表示。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