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醫療大健康板塊,醫療議都屬于高資本高技術行業。投融企業無論擴大規模還是資中提升研發實力,必不可少需要融資。對賭協底賭雖然從財務顧問或者財務投資人的醫療議立場,一直專注于輔導和支持優秀的投融項目持續地發展,幫助項目方梳理戰略,資中提高估值,對賭協底賭獲得更優厚的醫療議融資條件,但多年在資本圈慣看大浪淘沙,投融幾家歡喜幾家愁。資中有一些理念和建議,對賭協底賭是醫療議我們一直堅持分享給創始團隊的,希望有助于思考:
1、投融在適合的資中時間拿錢;
2、拿適合的價格的錢;
3、最差情況輸了,能承擔起后果么。
對賭到底賭什么?
醫療醫藥圈的大部分創始人,以科學家和醫生居多,對于融資了解有限,最近經常被問到融資時一定繞不開的對賭條款,醫森資本今天就聊一聊。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九民紀要》解釋:實踐中俗稱的“對賭協議”,又稱估值調整協議,是指投資方與融資方在達成股權性融資協議時,為解決交易雙方對目標公司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以及代理成本而設計的包含了股權回購、金錢補償等對未來目標公司的估值進行調整的協議。
從訂立“對賭協議”的主體來看,有投資方與目標公司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對賭”、投資方與目標公司“對賭”、投資方與目標公司的股東、目標公司“對賭”等形式。
對賭,說到底,就是為了解決,融資方沒有達到承諾條件時的問題。,但對于目前國內的資本市場來說,基本上90%的私募股權機構,投資時都有對賭條款,前些年,中后期的投資多見對賭條款,現在早期的投資,也有的會設置對賭條款。
為什么呢,因為投資人表面看是完全的甲方,掌握話語權,但是投資資金(LP的錢),大多是向市場募集來的,只有很小部分的自有資金,這意味著,投出去的錢,總有一天要還的,因此,對賭為了最基本的資金安全。
每年的融資的項目數以萬計,雖說科創板開閘蜂擁過會,但是絕大部分項目并未走到IPO,最后創始人真的會頭破血流么?筆者遇到過創業失敗去開滴滴或小飯店的創始人,身邊兩起事故,不是傳說;還有少數項目對鋪公堂。
實踐中對賭相關的案件數逐年增加,有記錄可以參考的數據,但并不能反映市場全貌,投資機構的投資協議標版一般偏愛仲裁,還有很大一部分糾紛,都是仲裁解決,并不在公開可查詢的渠道,相關知名的對賭失敗者,例如因熊貓直播被對賭拉進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的王校長。
(數據來源無訟)
合適的時間拿合適的錢
創業者堅持的事業,商業邏輯要跑通,真的融到資金,是為了幫助急速地擴張業務穩定商業模式,或達成有把握的既定研發目標,要有持續發展的商業邏輯,和恰當的回報時間,才能篤定繼續融資;而不是為了解決眼下業務不怎么賺錢,抱著試試的態度,燒推廣費、燒研發費、提高知名度,也許未來客戶就知道我們了,名氣大了自然訂單就多了,技術大牛招多了自然技術就突破了的邏輯,這樣的邏輯很可怕,雖然對外宣傳的口徑可以步子大些規劃遠些,跟內部真實的自我認知要區分。。
還有一條關鍵點是,資本的錢從來不是解決雪中送炭的問題。明白這一點后,有些創業者在年景好的時候,謝絕外部的投資,總覺得自己的業務邏輯沒有捋清,估值也不滿意,一定要成熟以后再去融資。殊不知資本市場瞬息萬變,依賴貨幣市場的情緒更多,各條細分賽道都有一定風口期。對于項目方而言,風口期融資成本是最低的,也比較容易拿到投資,并且講一個還算合理的價格。很多企業就這樣生生錯失了成為細分賽道龍頭的機會。
引入投資人,除了拿錢,更重要的是學習資本的邏輯。一家企業的運作,傳統做法是聚焦企業自身的經營,現代企業還要考慮金融助力,所謂金融需要脫虛務實,服務實業就來自于此。這意味著企業的發展兩條腿走路,也許可以更快更穩。
什么是適合的時間?
遇到過一位科學家,人還身在美國,就聯絡國內聯合創始人,從頭開始搭團隊和架構,同步找天使輪的融資,公司剛剛成立一周,融資款就到了賬,一方面是有背景經歷技術的背書,另一方面,是規劃好了就有思路地做,找專業的人操盤,不是做了再摸索,早期的VC,比較少對賭,附帶條件也少,天使玩的就是眼光和心跳,當然,眼光是比較毒辣的。這錢,到位得快而及時。不過很多項目是沒有VC階段的。
還有個項目方,剛開始的幾年業績不錯,利潤比較高,投資人慕名紛至沓來,但是估值始終沒達到創始人心里預期,想著賬上收益還可以,想再等等更好的投資人,因此,前后拖了一年沒有融資,正好遇到2020年的疫情,業務受到沖擊,流動資金不足,投資人的口袋也收緊,后面估值比預期打了三折才完成融資,而且條件相對苛刻。
這兩年醫藥領域的項目,普遍水漲船高,機構積極,估值也高,但相對的,醫療行業的項目反饋平平,抓住風口很重要。
拿適合的錢
為了自己的股權不被稀釋到比較低的比例,或者想輪多進賬點資金,創始人一般總是想方設法地提高估值。投資機構估值的方法雖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同類項目,有參考性。技術再前沿再核心,對應業務規模,細分領域競爭、市場容量等,對自身項目要盡量客觀的定位和認知,如果在早期以很高的估值融資,業務規模并沒隨著時間推移和資金加持有一定的進步,那勢必加大下一輪融資時的困難,很大項目止步于A輪,后面資金鏈斷裂死亡,也有這個原因。
適合的錢,不僅是投資的價格(估值),也包含了投資款所附帶的條件,即反映在投資協議里的條條框框的約束。投資協議動轍幾十頁,大多是來約束項目方和創始人的,畢竟投資人的核心義務就是出錢,但項目方,需要持之以恒合法合規地經營、為自身、公司、投資人創造價值,這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長征,所以附帶了非常多的要求;投資機構的投后管理,早些年很多形同虛設,現在也越來越嚴格,不喜歡被指手畫腳的創始人,就要好好考慮這些附隨的限制或條件了。
當然了,如果您是拼多多、快手這類巨虧幾百億還能好好玩耍的項目,請忽略,以上僅適用于偏早期、中小項目的參考建議。
融到資的斗志昂揚,興致勃勃,但這是一場持久戰,也歡迎項目方跟我們交流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對賭條款還有很多玩法,以及注意事項,就算附加了對賭條款,也可以討價還價,我們下次再專程分享。
作者:楊綿綿
來源:醫森資本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