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普遍不看好醫生集團的醫生發展,但是集團最新數據表明,2019年我國新增醫生集團540家左右。乘風醫生創業由之前的破浪鳳毛麟角成為醫生職業選擇的常態,看醫界聯合醫森資本在調研了諸多醫生集團業務之后,規律發現了醫生集團業務順利開展的醫生如下規律:
規律一:選擇比努力重要
這句話放在醫療行業也是顛破不變的真理。社會資本辦醫,集團包括醫生集團在選擇創業方向的乘風時候,選對細分領域非常重要,破浪需要充分了解當地及周邊的規律醫療資源分布情況,尤其是醫生公立醫療的服務供給狀態,發掘當地居民需求大且未被完全滿足的集團醫療需求十分重要,無論是乘風消費醫療還是以醫保為主,都需要遵循此第一原則。破浪
規律二:外科比內科更適合成立醫生集團
從既往的規律角度看,之前醫療資源配置不均醫生聘用體制僵化,外科醫生往往通過非正規途徑私底下到外地做手術,又被稱為“飛刀”。據某醫療網站2015年對3000多名醫生進行的調查顯示,55%的醫生稱“所在醫院醫生‘走穴’現象普遍”,近三成醫生表示“曾‘走穴’過”。外科醫生對“開飛刀”普遍持歡迎的態度,有醫生更把它當作一種能力和水平的體現,經常發在朋友圈炫耀。市場需求旺盛,雖然根據目前法律和法規,外科醫生“開飛刀”并不合法,但是市場需求量很大,成立醫生集團進行多點執業,是目前比較合適的解決路徑,因此外科醫生成立醫生集團更容易拓展業務。
另一原因則從報酬來看,手術業務往往難度大門檻高,醫生多點執業獲取的收入也會多些。并且醫生集團除了手術業務外,還有科室共建、設備投入、慢病管理、互聯網醫療等。這些綜合服務幫助當地醫院留下患者,他們也獲得了學習的機會,還提升了醫院的技術實力。
規律三:具備運營思維
醫生集團也是有限責任公司,具備充分自主的業務經營權利,這也就意味著公立醫院思維將不再適用。醫生集團的核心成員多為醫學專業人士,對于一個組織的管理往往缺乏全面經驗,對于市場化運營更是多專業技能欠缺。而且醫生集團在中國的發展時間也非常短暫,還沒有培育出大量職業經理人。
因此醫生集團的合伙人具備運營思維將特別難能可貴。這種情況,在第三代醫生集團出現后有了大大改善,核心團隊中出現了具備營銷背景和銷售資源的合伙人。
規律四:善于利用發揮團隊價值
有些醫生集團業務發展良好,但是業務構成卻經不住細看,收入的80%來源于創始人,這樣的醫生集團可以滿足小富即安,卻無法實現規模化拓展,畢竟成長的動力和瓶頸都在創始人自己。另外創始人自身能力極強,在工作上要求高,容易對團隊成員挑剔和不滿。醫學的嚴謹使得嚴格高要求的工作,這是無可厚非的,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培養后備力量非常重要。
在團隊積極性充分調動的情況下,團隊價值才能最大化,也更容易成長,實現業務拓展,成為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縱觀當下比較成規模的醫生集團,其創始人均已跳出醫生思維,站在更高的角度進行企業管理和業務思索。
來源:醫森資本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