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剛剛過去的型消新春節,國內消費延續恢復勢頭,費人費文旅消費、直通電子消費均展現出較強的國常工智復蘇態勢。對此,次部成為常會車年后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署新勢國將提振消費有關工作放在了會議首位。會議指出,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重中之重,要切實轉變觀念,把提振消費擺到更加突出位置。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九大重點任務之首,意味著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已成為穩增長的主要抓手。”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在論壇上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常會提出,要強化消費品牌引領,支持新型消費加快發展,促進“人工智能+消費”、健康消費等,持續打造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同時提出“大力支持居民增收”。在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看來,下一步,或將有相應的政策出臺,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來增強其消費能力。
增強居民敢消費、能消費能力
這個春節,消費表現頗為亮眼。
根據商務部?的監測數據顯示,受到消費品“以舊換新”中央財政補貼政策的拉動,今年春節期間家電消費市場繼續走熱,同比增?超過10%。
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2025年1月28日—2月4日),全國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火熱開展,汽車、家電家居、手機等數碼產品等以舊換新銷售量達到860萬臺(套)、銷售額超過310億元,家電、手機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約166%、182%。
此次國常會也表示,要推動大宗消費更新升級,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延伸汽車消費鏈條。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消費之外,服務消費亟待發力。“近幾年我國消費偏弱的原因之一是商品消費發展較快,服務消費沒有完全恢復,制約了消費復蘇。因此,消費補貼需要從補貼商品轉向補貼服務,以實現消費的穩定增長。”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表示。
整體看,中國居民消費占比為35%—40%,低于其他主要經濟體。
按照蘆哲測算,如果我國的服務消費占 GDP 比重能夠提高到主要經濟體的平均水平,那么我國的總體居民消費率將達到53.1%,超過韓國和法國。可以說,服務消費潛力的釋放,是我國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的關鍵所在。
對此,在文旅方面,國常會提出,要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惠民,優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支持便民服務消費,擴大文體旅游消費,推動冰雪消費,發展入境消費。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顯示,2025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出游同比增長5.9%,較2019年同期增長26.0%,國內出游總花費同比增長7.0%,較2019年同期增長15.2%。不僅如此,入境消費也保持較高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期間全國邊檢機關共計保障1436.6萬人次中外人員出入境,較2024年春節同期增長6.3%。外國人95.8萬人次,較2024年春節同期增長22.9%。
不僅如此,國常會還指出,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費能力。要聚焦牽動性強、增長空間大的消費領域,深挖消費潛力。
市場人士表示,使居民“想消費、敢消費、能消費”,這是下一步促消費的重點。袁海霞建議,要通過持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增強經濟對于就業的帶動能力,同時要通過健全城鎮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提高農村居民經營性收入與財產性收入等方式,逐步提高居民部門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同時,我國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較強,對消費產生擠出,進一步強化社會保障體系,有助于降低預防性儲蓄動機,提升居民消費意愿。
打造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常會提出,要強化消費品牌引領,支持新型消費加快發展,促進“人工智能+消費”、健康消費等,持續打造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
在此之前,商務部也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態,2025年將升級商品消費,推動“人工智能+消費”,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
事實上,今年春節,在浙江嘉興烏鎮的小橋流水邊,充滿科技感的人形機器人跳著舞,與江南水鄉碰撞出別樣火花。
據了解,今年,我國將舉辦多場人工智能展會。6月,一年一度的世界智能大會(WAIC)將在上海召開,這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盛事,集中展示大模型、算力、機器人、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7月,全國智博會將在重慶舉辦,也將聚焦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最新進展;8月,AGIC 2025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大會暨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博覽會將舉辦,將圍繞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應用前景做集中展示。
在市場人士看來,接下來,這些展會如何與消費領域相結合,推出更多“深入百姓家”的人工智能產品,將受到更多關注。
據了解,去年11月,工信部就《智慧家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到2030年,新制定智慧家庭領域國家和行業標準50項以上。在應用場景方面,標準包含智慧養護、智慧家務、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健康、智慧影音、智慧車家和其他8個部分。
按照國常會要求,下一步,要實施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進一步完善質量標準、信用約束、綜合治理、消費維權等制度,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