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為了攻擊競爭對手,從高做了這樣的虹安發(fā)言:
高虹安在昨日的記者會中,義正嚴辭的戰(zhàn)學反駁週刊說法,其中談到「我高虹安今天從小到大,歷風北一女、波學鄙視臺大不說,習安我們師大也是技巧榜首進去,臺大是從高學術成績第一名畢業(yè),我們今天不是虹安像什麼『中華大學夜間部』,才要去做臺大碩士灌水。戰(zhàn)學」(來源)
但:
我昨天就認為:這種事情要嘛她道歉、歷風要嘛中華大學有「guts」一點取消邀請,波學鄙視不然兩邊都很難看。習安於是技巧今天:
我想上述這段過程,這幾天在關心新聞的從高人都很清楚;重新「前情提要」一次,只是怕以後回頭再看想不起來發(fā)生過什麼事。
鄙視的原則
據(jù)說高虹安對中華大學道歉了,說是「用了不精確的文字」。原來某女某大的榜首也會出錯的嘛。
不過這篇不是要數(shù)落誰,而是藉機會講一下說話和寫文章背後的一些原則。
要批評或鄙視不是不行。雖然我也說過:
不管你多了不起,不要建立鄙視鏈是做人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
你永遠不會是最偉大的那個(會有這種毛病的一定不是);就算你是獅子,最後還是會被蟲子啃掉的。
能不要建立鄙視鏈是最好的,但我們在某些時候,或許不得不以「鄙視」這種強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以為然、或是不甘與之為伍;當然誰都不能禁止你,但鄙視跟做事一樣,都還是有技巧的。
鄙視的技巧
在我寫的經典文章(自己說)〈防禦性寫作的技巧〉中,明確寫了三條相關原則:
- 盡量避免用全稱代名詞,例如「臺灣人都……」、「男人都……」。
- 可能引發(fā)爭議的名詞要特別小心,如「XX人」(指特定族群);如果一定要用的話,盡可能加上「XX人士」、「XX族裔」之類具有軟化性質的語尾。
- 避免使用自己無法證實的量化資料、或是浮誇但無意義的數(shù)字形容詞,例如「13億人都……」、「大多數(shù)臺北人都……」。
這三條綜合起來說,就是:不要有意無意的以偏概全、也不要任意使用全稱代名詞。
你要說「我小明就是看不起小華洗學歷」沒有問題,但後面加上一句「不像他們某某國小」就不行。
講前者頂多讓大家覺得很有針對性、或是不太留口德,但基本上是安全的。因為沒有特指雙方學校,所以不牽扯名校情結;而且小華或許是在幼稚園洗學歷的,某某國小就算氣得牙癢癢也沒辦法。
但如果小明自己要挑明了講,那被火燒屁股也是剛好而已。
雙重錯誤
也就是說,「全稱」是危險的用法;而高虹安以這麼好的頭腦和這麼高的學歷,還是犯了雙重錯誤:「(我這邊的)臺大」和「(你那邊的)中華」。
只犯了一邊就已經錯了,犯了兩邊誰都救不了你;不僅打臉打到一群原本不相干的選民,也打到了所有學歷沒你高的自家人;連同樣名校畢業(yè)的學生都一起拖下水,被拉出來檢討「名校的傲慢」。
這種事情可大可小,在需要攻防的政治與商業(yè)界也天天在發(fā)生,但有技巧的人可以安然無恙、有些人犯過一次就會被纏著一輩子。
誠懇建議要鄙視或批評人(但建議還是避免)、或是競爭廠商/產品的人,都先參考一下前面提到的這篇。雖然或許會減損你的火力,但至少不會燒到自己屁股,燒到整盤棋都輸?shù)簟?/p>
本文經F大叔的日常通信授權轉載,原文發(fā)表於此,點此訂閱電子報,定期接收最新內容
延伸閱讀
- 週刊爆博士論文涉抄襲,高虹安公布辛辛那提大學校方聲明強調無版權問題,「我不是林智堅」
- 李眉蓁抄襲事件:為什麼政治人物百忙之中非要拿個碩士學歷?
- 論文抄襲門藍綠大亂鬥,多到數(shù)不清時人們就只會記得第一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