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龍江一篇名為《未來4個月50%的家具家具企業可能消失》的微信文章引起熱議。文章中稱龍江旺崗工業區已經減少了1/3家具企業,業陣亞洲國際家具材料城會死掉一半供應商,痛或一下子將龍江家具推向了風口浪尖。許并為此,非壞龍江鎮負責人專門回應,龍江稱“現在確實有企業倒閉,家具但也有新開的業陣企業,這是痛或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
就此,許并筆者也多次向身邊的非壞家具老板發出這樣的疑問,龍江家具這兩年真的龍江如此艱難?得到的多是肯定的回答。有老板甚至表示,家具“現在每個月都入不敷出,業陣基本是啃老本。”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順德龍江人,筆者對龍江家具有著深厚的感情。小時候就常常聽到大人說要出差某省,布點在那的家具賣場開業了,順便走市場,或是即將進入家具展高峰,然后大半個月見不著人。
在筆者身邊,不少長輩開廠生產床墊、沙發、實木家具、辦公桌椅,或是與家具相配套的行業,如噴涂行業、注塑行業、木材行業等。上世紀90年代初,他們中有的租用家附近的簡單廠房開始創業,積累財富后買地自建辦公樓,這些樓房大多是底層為廚房倉庫,二樓生產車間,三樓產品展區,四樓員工宿舍的組合,辦公環境不斷改善,生意紅紅火火。
20年來,這些老板不斷開發新產品線,擴大生產規模,有的自創品牌,主打國內市場,有的與國外品牌商合作,開拓國外市場,也有的通過提升管理水平,控制成本,提升產品質量……龍江家具也因有他們的努力而成為全國家具重鎮,越發名聲大振。
然而時至今天,市場疲弱,人力、材料等成本不斷上漲,銀根收縮,以及自上而下的環保整治高壓下,龍江家具已然迎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大考驗,有人驚呼“龍江家具已經錯過調整的黃金期”。
去年年中,筆者就聽到不少家具企業倒閉的消息,也曾目睹欠薪工人上街討薪。龍江家具業內部甚至發出紅黑榜,將一些有拖欠供應商貨款等不良情況的企業列出,提醒大家注意。其中不少“黑”企業是中小微型、家庭作坊式的,老板基本不是本地人,所生產的家具產品屬低檔型,質量一般,價格便宜。
劉健是龍江一家老牌大型家具企業的老板,10年前,他看到樂從鋼貿發展勢頭猛,于是在龍江買地時也想建鋼鐵廠分一杯羹,原本已經建好三層,但思前想后還是認為龍江家具底蘊深厚,有集聚效應,“即使自己不做,也會有新人接手”。
于是,他推倒鋼鐵廠,重建6層高適合家具企業使用的現代化廠房,除保留軟體床墊一條生產線,自用部分場地,其余均出租給創業型家具企業。與劉健做法相似的老板并不少。可以看到,盡管家具業利潤被擠壓,行情慘淡,收租收入穩定,但老一代家具老板卻始終不愿舍棄實業的根,另一方面他們選擇出租給初創型企業,則是更多地認為這些創業者有沖勁,肯創新,有發展前景。
行業的陣痛,對龍江家具而言或許并非都是壞事。就像不少受訪的家具業老板所說,前幾年大量制造商、經銷商大躍進式擴張,也帶來了今天產能過剩、銷路下滑等問題。在供需失衡的背景下,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來實現行業凈化和調節,有利于龍江家具恢復到健康狀態。況且,龍江家具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成熟的產業鏈體系,生命力強,相信完全有能力承受市場的考驗。
每一個行業都面臨相應的市場風險和機遇,但如果每個企業老板都不愿意堅持,那么制造業就很有可能出現空心化。事實上,與筆者接觸的企業家中,就有一些縮小生產規模,養精蓄銳的代表,他們品牌響,有完善的銷售網絡,穩定的銷量,只要堅持,“熬”過這段日子,或許未來必有新發展。
紅底黃字,上面一個大大的“租”字,被掛在龍江三聯工業區一棟還沒有拆除棚架的新樓上,顯得特別的醒目。每周回家,筆者總會經過三聯工業區,看這里貨車來來往往,空地上又建起新廠房,也許又有外地的家具新人在此開啟他的事業。一代人走,一代人來,行業自凈,是家具發展的必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