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了+X原本以為要等很久才能掛上專家號,全國沒想到一次就有這么多專家為我會診,首創設圍術期我也不用東跑西跑了。模式門診”2022年12月7日上午,院開一場圍術期風險評估多學科聯合(MDT)門診在我院門診部罕見病中心進行,風險麻醉科朱濤教授、評估陳果教授、多學劉斌教授,科聯心臟內科彭勇教授+X血管外科黃斌教授,全國放射科楊志剛教授,首創設圍術期李媛教授,模式門診肝臟外科王文濤教授共同為一名從湖南遠道而來、院開患有肝包蟲病且有擴張型心肌病10+年病史的風險患者進行手術前的風險評估,并制定了詳細的診療方案。
這是我院圍術期風險評估多學科聯合(MDT)門診開診后首個接診病例,也是全國首個創新采取“4+X”服務模式的圍術期風險評估多學科聯合門診。“4”即4個固定科室:麻醉科、心臟內科、血管外科、放射科;“X”即根據患者病情參與的手術外科科室。該MDT門診旨在為心臟病患者行非心臟手術提供一站式、個性化、規范化的圍術期風險評估和術前管理服務。
11月底,這位來自湖南的患者慕名來到我院肝臟外科王文濤教授門診就診。患者患有肝包蟲病,且診斷有擴張型心肌病10+年病史,心功能3級,希望通過手術解決肝包蟲病困擾。心血管病患者行非心臟手術風險較大,容易刺激及伴隨應激反應,極易導致患者圍術期發生嚴重并發癥、甚至死亡。王文濤教授第一時間在門診HIS系統發起“圍術期風險評估多學科聯合(MDT)門診”申請,門診部罕見病中心收到申請后為患者辦理預約登記。很快,在完善患者相關檢查后,12月7日,圍術期風險評估多學科聯合門診開診。
為何會開設面向心臟病患者的圍術期風險評估多學科聯合門診?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者預計達3.3億人,其中冠心病約1139萬,心力衰竭1139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疾病的復雜性及多樣性,使得心血管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的數量正迅速上升。有研究顯示,在圍術期死亡患者中,接受非心臟手術的心臟病患者數量排名第一。目前,心臟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往往需要自行掛號前往不同科室問診,或者入院后手術外科科室商請相關科室進行會診,存在住院時間延長、可能延誤手術、圍術期風險增加等問題。
為此,我院以患者需求為導向,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深化醫患共情內涵,創新開設圍術期風險評估多學科聯合(MDT)門診。2022年9月,麻醉科與門診部討論提出“4+X”MDT服務模式,即麻醉科、心臟內科、血管外科、放射科4個科室為固定科室,外科參與科室及醫生根據患者個性化靈活邀請。10月,麻醉科、門診部、心臟內科、血管外科、放射科等多個科室多次召開討論會,推進圍術期風險評估多學科聯合門診項目。12月7日,圍術期風險評估多學科聯合門診正式開診。
設立圍術期風險評估多學科聯合門診,旨在術前為患者開展個體化心功能狀態評估,結合患者病情、既往史、外科手術復雜性等,多學科協作制定出科學合理、規范精準的圍術期風險防范方案、指導患者完善術前準備,有助于減少手術等待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圍術期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多學科團隊在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康復等各個階段,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為擬行手術患者提供圍術期全程、精準的個體化診療決策和管理方案。圍術期風險評估多學科聯合門診將持續為院內院外有相關需求的圍術期患者及外科科室提供服務,通過多維度、多層級合作,不斷積累疑難病例治療和管理經驗,持續提升圍術期診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