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13日在北京強調,匯改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綜合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考慮有管理的國內浮動匯率制度,是外經一直堅持的機制,是濟形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前的最好選擇。他同時指出,勢和時機在改革過程中,易綱也要綜合考慮國內外的匯改經濟形勢和時機。
易綱是綜合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13日舉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影響評估”課題成果發布會上說這番話的。
此次發布會上,考慮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內國家外匯管理局、外經中國社會科學院、濟形北京大學、交通銀行等單位專家組成的課題團隊發布了剛剛于2010年底完成的“2005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影響評估”研究課題成果,易綱對課題組的成果表示肯定。
課題組專家指出,人民幣匯率改革所采取的漸進式策略是正確的,一次性大幅升值既無必要,也不可行。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介紹,該課題以政策評估的方式,對2005年啟動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我國宏觀經濟、進出口貿易、資本流動、外向型產業以及銀行業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盧邁表示,從產業層面來看,匯率調整沒有對我國銀行業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對促進外向型企業升級轉型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外向型企業對匯率調整的承受能力要好于許多人的預期。
盧邁強調,在“十二五”時期,要充分發揮匯率作為一種關鍵價格對經濟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同時他強調,匯率不是影響宏觀經濟和相關產業發展的唯一因素。應繼續深化人民幣形成機制改革,同時匯率改革應和工資制度改革、價格改革、資源稅改革等一籃子措施進行綜合配套。(侯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