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500強零售企業內每月1200元薪水扣除基本生活支出已經“月光”,賣場來自江蘇的員徐艷麗月薪元的月光姑娘徐艷麗在面對一個月薪約1000元、包吃包住的賣場餐館服務員工作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跳槽”。員徐艷麗月薪元的月光
徐艷麗的賣場個案準確反映了當前零售企業一線員工的生存狀態。由于一線員工人數眾多,員徐艷麗月薪元的月光薪水普遍很低,賣場且加薪幅度微小,員徐艷麗月薪元的月光相當比例的賣場員工無法每年都獲得漲薪。因此一般賣場零售企業內,員徐艷麗月薪元的月光一年流失三成左右一線員工是賣場常見之事。
低薪水,員徐艷麗月薪元的月光高流失率
“我之前在賣場做收銀員,賣場工作時間分為早班和晚班,員徐艷麗月薪元的月光早班從7點半到下午兩三點,賣場晚班則從下午兩三點到晚上10點關門,理論上一周有兩個休息日。工作就是每天連續站立數小時,不過我家在農村,這點苦也還好,只是薪水只有1200元一個月。”徐艷麗透露,她之前與人合租每月需要500元,而伙食費也要400元~500元一個月,加上其他水電費等,辛苦一個月卻成了“月光族”。
幾個月前,她所在的賣場附近新開了一家小飯店,招服務員,月薪大約1000元、包吃包住。盡管薪水沒有賣場高,但飯店提供吃住,這就意味著工資等于凈收益,所以她毅然選擇了“跳槽”。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沃爾瑪、家樂福、卜蜂蓮花、TESCO等眾多外資零售商后了解到,根據規模不同,一家普通門店通常需要300~500多名一線員工,大致分為理貨員、收銀員和防損員等崗位,其中理貨員和收銀員的月薪一般是1200元~1400元不等,防損員的級別稍高,一般為每月1300元~1600元不等。二三線城市的收入再低一些。
人物檔案
姓名:徐艷麗
籍貫:江蘇
身份:由賣場收銀員跳槽至飯店服務員
薪資情況:原1200元/月在500強零售企業,現月薪約1000元,包吃住(已轉行餐飲業)
行業狀況:零售賣場一年一線員工流失率30%
由于一線員工所做的工作都沒有太高技術含量,因此薪酬是衡量流動性的重要指標。由于長期低薪且加薪幅度過小甚至沒有加薪,這些一線員工每年起碼有30%的流失率。
“我記得數年前,家樂福給一線員工1000元左右月薪,當時很有競爭力,現在也就多了幾百元,而物價都在飛漲,企業給員工的加薪幅度遠遠小于物價指數的上升,員工流失率自然高。要說流失30%還是保守估計。以前家樂福收銀員有很多都是本地人,現在大量用外地員工。”一位在家樂福供職超過10年的管理人員透露。
漲薪的代價
此前,由深圳當地工會牽頭與沃爾瑪進行過提薪談判,并簽訂了集體合同。根據合同,未來兩年內,簽約員工的工資總額將以每年9%的速度增長。
沃爾瑪表示,確實在全國范圍與一線員工簽署了相關集體合同,讓一線員工有權利每年就薪酬漲幅問題與公司協商。而家樂福、TESCO等外資巨頭也紛紛表示重視一線員工,所以每年都會有加薪舉措,并有相關的激勵。
面對各大零售巨頭的說法,一些一線從業者和管理者似乎并不十分認同。“要說每年每個一線員工都漲薪水是不可能的,當然,也不會離譜到多年不變化,通常企業為了節省成本,會部分加薪,比如今年給30%員工加薪,明年再加另外一些。”數位擔任過500強外資零售企業店長的管理人員透露,即便是一線員工加薪,每年的幅度大多都不超過10%,以一個月薪1300元的一線員工來計算,即便加薪10%,也僅130元,對其作用并不大。
對于工會引導的加薪舉措,一線員工也表示,雖然這對于加薪有幫助,但隨之而來的麻煩也不少,除了零售企業會采取上述“部分員工加薪”法來盡量減少加薪范圍之外,參與“加薪談判”的工會成員或許會被列入“黑名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不會有一張正式的紙質“黑名單”,但當員工跳槽時,影響就會顯現,因為企業最不愿意聘用的就是喜歡“帶頭談判薪水問題”的員工,即便該員工專業度再高,工作態度再端正,假如其是“加薪運動創導者”,那么除非他跳出零售圈,否則很難再在業內立足。這也是眾多一線員工的顧忌,因為誰也不想付出“加薪后的代價”。
誰為加薪埋單?
當富士康為員工加薪后,導致公司股票一路下跌。加薪給人的感覺是公司成本上升、盈利下降,所以股價下跌,公司前景堪憂。于是有些行業為了盈利指數和股價表現,會采取將產品進行漲價的策略。
然而,零售業不同,零售業所涉及的都是民生用品,假如集體漲價或漲幅過高,則會引起公眾的不滿。所以零售業目前采取的都是低價戰,除了老牌低價的家樂福,沃爾瑪倡導的是“天天平價”,而TESCO則推出一套自動比價體系,以保障在一定范圍內,TESCO門店的同類產品價格是最低的。
既然如此,一旦部分員工加薪后,成本如何消化?記者調研后了解到,消化分為幾種類型。首先,部分企業采用減員方式降低成本。根據一位家樂福曾經的老店長透露,去年家樂福內部發文,有一段時間暫停一線員工招聘,導致部分門店員工流失50%,店內起用大量不需支付薪水的促銷員;其次就是巧妙使用低價營銷。從事零售業多年的陳先生透露,超市賣場內不可能所有貨品都做最低價,這樣肯定虧本,而是主打幾種熱銷產品促銷,而其他貨品維持原價甚至高價,給客人營造一種“低價感”,實際上的客單價并不低,這樣可以提升銷售額,增加盈利,來消化一些人力成本。
當然,使用農超對接也是目前包括家樂福、沃爾瑪、TESCO等零售商在內的一大控制成本法則。通過去除中間環節的農超對接方式,可使生鮮產品成本下降30%。
除了控制成本,擴大盈利渠道也是零售商慣用的舉措。比如向各大供貨商收取各類進場費、促銷費等。
(本版文中被采訪對象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