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黑科技入侵汽車領域,汽車企異未來汽車還只是變車四個輪子的代步工具嗎?當前,為了在智能化方面展開差異化競爭,想天有的開還車企在造衛星,有的極度車企在造汽車機器人,有的內卷車企在造飛行汽車……
電動車的競爭焦點已從過去的電動化階段逐漸變成智能化,許多企業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企異同時,大膽嘗試各種新技術賦能。變車一旦解放人類雙手,想天汽車將具有更大的開還想象空間。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看來,極度智能汽車正在顛覆功能汽車。內卷它比智能手機顛覆功能手機的汽車企異影響范圍更大,對經濟社會的變車改變更加深刻。這次汽車革命不是想天孤立進行的,與它并行和銜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動通信,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支撐這場汽車革命的是移動互聯網、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些因素與汽車變革交融和互動,為未來汽車的電動化、綠色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技術基礎和豐富的使用場景。
陳清泰認為,要把未來汽車放在一個更大的范疇,以更加廣闊的視野評估它的發展前景,部署它的未來,才能把握前進的方向。
何小鵬想讓智能汽車飛起來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堅信智能汽車將在低空飛起來,而不僅是在地上跑。他每隔一兩周就會跑到小鵬匯天了解飛行汽車的各方進展。
2020年7月,何小鵬和小鵬汽車共同投資、控股匯天,小鵬匯天正式成立,何小鵬兼任小鵬匯天董事長。不到兩年時間里,小鵬匯天的員工由20人左右擴充到700人,預計今年底達到1000人。
上周,何小鵬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飛行和汽車的耦合難度很高,但是中國有著非常不錯的飛機、汽車和智能的研發人員,當前的技術會有一個拐點效應,讓汽車真正地飛起來。
另辟蹊徑開拓“路空兩棲”交通工具極具挑戰性,小鵬匯天創始人、總裁趙德力曾經從低空中摔下來多次,甚至差點搭上性命。為了體驗黑貓警長騎著飛行摩托或哈利波特騎著飛行掃把在空中飛的感覺,他從2013年開始打造飛行摩托,個人前后砸入了2000多萬,一度負債累累,還因此曾被列為失信執行人。
“2018年那次試飛前夕,恰好是母親70歲大壽,我專門回常德給母親祝壽,自己心里還是會擔心三天后的試飛萬一出現意外。其實,我也怕死。” 趙德力如是說。幸好,此次首飛成功,趙德力所堅持的夢想被越來越多人看到,這其中包括何小鵬。何小鵬認為,智能汽車一旦能飛起來,則如虎添翼。在趙德力看來,能開、能飛的汽車市場規模會比垂直起降飛行器更大,而且有了何小鵬以及小鵬汽車等方面資金注入,他不再為資金捉襟見肘發愁而能夠更專注飛行方面的研發。兩人一拍即合。
2021年10月,小鵬匯天完成了5億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中很多是小鵬汽車的股東。隨著資金和研發人員增加,小鵬匯天步伐加快,結合第四代產品旅航者X1的核心技術以及小鵬汽車P7設計基因,已推出第五代產品旅航者X2。這款迭代的飛行汽車含電池560公斤,可搭載兩位乘客,最大載重200公斤。
目前,小鵬匯天正在研發第六代飛行汽車。按設想,這是一款真正可以在路上開也能天上飛的飛行汽車,它的尺寸與常規汽車大小相當,能夠在開放道路上自由駕駛。采取“路空一體”的構型設計的它,還可以通過折疊變形系統,切換為飛行模式,在法規、環境允許的條件下垂直起降,跨越河流、障礙、擁堵路段等,滿足人們短距離低空的需求。現階段的產品,研發方向依然以汽車屬性為主,計劃有90%左右時間在路面上開,有10%時間可以在天上飛;從長遠來看,隨著飛行汽車續航時間和里程持續增加,飛行場景增多以及飛行便利性提高,再加上用戶的使用門檻和成本降低,飛行汽車或許會有90%時間在天上飛,10%時間在地面進行短距離移動。屆時,飛行汽車可以實現門對門、端對端,全程無人監管、自動駕駛的3D出行場景。
趙德力談到,小鵬匯天已與寧德時代在共同開發飛行汽車的動力電池,正是國內電池、電機以及電控等零部件以及智能汽車快速發展,也將對飛行器的智能網聯化進行快速賦能。按計劃,小鵬匯天2024年將實現第六代飛行汽車量產交付。
我國政策支持飛行汽車發展。其中,交通運輸部、科學技術部今年1月24日聯合發布的《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中提到:“部署飛行汽車研發,突破飛行器與汽車融合、飛行與地面行駛自由切換等技術。”
目前,全球參與飛行汽車市場的玩家主要有四類:波音、空客、貝爾直升機等傳統的航空制造商,奧迪、豐田、戴姆勒、吉利等傳統汽車廠商,大疆創新、億航智能等無人機企業,以及lilium、Archer、小鵬匯天等新興創業公司。
據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公司2022年2月發布的《關于亞太地區先進空中交通(AAM)市場潛力》等行業研究報告的預測,亞太地區國家將在2030年之前實施先進空中交通(AAM)服務, 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的產業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到2050年,全球范圍內將有近10萬輛飛行汽車用作空中出租車、機場班車和城際航空,僅亞太地區的AAM服務收入可達369億美元。
飛行汽車前景被一些企業看好,不過,作為完全顛覆原有出行方式的全新物種,飛行汽車尚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迭代。當下,專門研發研究飛行汽車的企業依然較少,雖然已經有投入商業應用的超低空飛行器,但其價格動輒數百萬美元,而飛行汽車市場才剛起步,相關政策法規尚未建立健全,與汽車不同,空中交通需要更精密的規劃和更嚴格的管控,商業化尚需時日。
此外,飛行汽車在技術、產品等方面也存在種種難題待解。小鵬匯天方面稱,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馬斯克、李書福愛“上天”
不只是何小鵬盯上空域,特斯拉CEO馬斯克以及吉利董事長李書福也早已行動,但各自進攻的方向有所不同。
今年6月初,“吉利未來出行星座”首軌九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吉利成為了國內首個成功發射衛星的車企。
而早在2018年,特斯拉CEO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兩顆實驗衛星已成功“上天”,并開展對地面通信測試。
同年,吉利戰略投資了航天科技公司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時空道宇”),正式開始搭建天地一體化高精時空信息系統。該系統可提供遙感AI服務、高精定位、天基遙感通信服務等。
這與馬斯克提的“星鏈”計劃相似,都是打造“衛星互聯網”,即空中基站。不過,從目前來看,李書福和馬斯克在爭奪“領空權”后,要打造的應用重點有所不同。
吉利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吉利涉足衛星、芯片、手機等業務均是以汽車為核心,一切工作都是圍繞汽車業務開展,最終是為了做強科技生態圈,打造汽車核心競爭力。
“吉利未來出行星座”布局其實更看重的是其所能提供的厘米級高精定位,以及高精定位對智能駕駛領域的賦能作用。
記者從吉利方面獲悉,在天地一體化高精定位服務方面,領克攜手時空道宇已完成兩次高精定位全國路測,測試表明,高精定位服務實現精度達到厘米級,滿足未來智能駕駛對高精定位的需求,通過定位數據采集、數據分析,配合高精地圖,可實現衛星高精度定位技術的精準落地。
天地一體化高精時空信息系統可實現路線的精準規劃,助力車輛云管理、車路協同、智能駕駛、自動泊車等智慧出行的各項應用。在智能駕駛領域,用戶可以通過車載終端獲取實時高精度定位,以及更高精度的道路特征,包括斑馬線、路標、3D建筑模型、交通信號燈等,可以助力智能駕駛的感知、決策、控制。
“未來汽車是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超級智能移動終端’,航天產業和汽車產業的大規模融合,將帶來商業應用場景的深遠變革。”吉利方面表示,也將全面提升吉利旗下極氪、領克、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等品牌的用戶智能出行體驗,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則較少提及對特斯拉的協同作用,而是聚焦在全球覆蓋、低成本的通訊服務。“星鏈”的設計初衷是針對偏遠地區、遠洋艦船、航空器等地面基站尚未覆蓋的地區。去年9月,馬斯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希望“星鏈”從全球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蛋糕中分得一塊,從而利用增加的利潤為SpaceX提供更多資金,為下一代火箭提供一個收入來源。
目前,“星鏈”所公開與特斯拉的合作是在超級充電站上。去年底,特斯拉開始為其超級充電站部署“星鏈”衛星互聯網系統,該動作可以替補現有網絡連接,為充電的車主提供網絡服務,也可以幫助特斯拉在更偏遠地區部署超級充電站。
一位商用航天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特斯拉和Space X衛星的融合主要還是集中在上游,雙方在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上有一定協同作用,至于“星鏈”下游如何應用其實都是發展著看,未來一切皆有可能,不排除會在汽車上進行大規模應用。
截至今年5月中旬,Space X已經累計發射2500余顆“星鏈”衛星,為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用戶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馬斯克表示,在2027年前,原計劃的1.2萬顆衛星將增至4.2萬顆,將地球外圍打造全域的“星鏈”網絡。
吉利方面暫未公布具體衛星規劃數量,僅表示由吉利測繪采集的高精地圖將在2023年覆蓋全國;2026年前,吉利布局的衛星將實現“全球無盲區”的通信及厘米級高精定位覆蓋。屆時,吉利搭建的天地一體化高精時空信息系統將主要在智能駕駛、智慧物流、定制化遙感服務等領域進行商業應用。
汽車產業邊界逐漸模糊
汽車產業進入百年一遇的變革期,隨著技術創新提速以及大量資金涌入,智能汽車正在顛覆功能汽車,不斷與其他產業加快融合。
“智能化給汽車產業帶來巨大變化,讓原本由硬件主導的汽車產品發生本質變化,軟硬件共同定義汽車開始成為行業共識。在這一巨變中,汽車產業的邊界逐漸模糊,汽車產品不再是一座孤島,整個產業鏈也發生了重構。”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表示。
產業變革之下,汽車企業和科技企業正向對方的“自留地”發起沖擊,而面對不確定的風險以及未卜的前途,不少企業又紛紛跨界結盟前行。
李書福除了造車、造衛星,還在與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一起造汽車機器人。李書福曾公開表示,他心目中的汽車就是一個機器人,能夠自己駕駛、維修、加油、充電等,可以成為人的秘書和保安,是非常智能化的。而這與李彥宏對汽車機器人定義不謀而合。去年3月,百度與吉利聯合投資成立集度汽車。今年6月8日,集度汽車首款汽車機器人量產概念車ROBO-01揭開面紗。
集度汽車CEO夏一平認為:“智能汽車3.0時代就是汽車機器人的時代,時代變革起點是汽車‘駕駛權’由人類向AI轉移,AI驅動汽車進化。”
換言之,汽車機器人的基礎是高階自動駕駛的落地。
“隨著智能化的深入,汽車將越來越少需要人的干涉,車輛將會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甚至能夠預判乘客的需求。”上海某自動駕駛公司開發工程師顧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但這些的前提都是自動駕駛的落地,汽車的屬性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汽車想要實現諸如第三空間、第二起居室甚至是機器人的概念,基礎在于自動駕駛的實現,將人從駕駛的工作中解脫出來。
近10年來,汽車的動力系統、形態、交互方式已發生巨變,但目前汽車的屬性尚未發生根本性改變。“汽車要變成機器人,起碼需要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顧康如是說。
當下,盡管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層出不窮,但受制于法規和技術水平,自動駕駛距離普及仍有較大的距離。
未來汽車從夢想變成現實之難
電動車正加快蠶食燃油車市場,但越來越多車企并非僅關注電機、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以及電動車本身,而是加快拓展汽車邊界,從長遠布局,將二維交通體系升級到三維交通體系。
“從自動駕駛、線控等,汽車正在復制過去數十年里航空業所走過的道路,但是到現在飛機還是沒有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和天空相比,陸地的交通更加復雜。”一位輔助駕駛系統公司投資人告訴記者。
自動駕駛何時能夠真正落地,目前在業內仍存在巨大的分歧。不僅是技術發展依然存在瓶頸,還有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權責歸屬等問題也非常復雜。
顧康認為,在自動駕駛這一大基礎尚未明朗之前,“汽車機器人”更多是一個概念,甚至是一個噱頭。
同樣是建立在自動駕駛基礎上的飛行汽車,從夢想變成現實的難度,與“汽車機器人”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空中和地面自動駕駛各有各的難度,路面有各種障礙物,路況非常復雜,而空中自動駕駛則要求探測更遠的距離,對安全要求更高。兩者疊加在一起,飛行汽車的自動駕駛難度將幾何級增加。
在小鵬匯天員工中,來自汽車行業的占45%左右,來自航空行業的占20%。一位從航空行業跳槽到小鵬匯天的技術研發相關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航空人與汽車人在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磨合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航空領域產品迭代變革比較慢,一位航空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往往也就是經歷飛機產品一兩次迭代,而汽車領域迭代速度快太多,而且在設計過程中要更多兼顧空間、重量、成本等因素,例如重量是按“克”為單位來計算,并不能直接將在航空領域的自動駕駛技術搬到飛行汽車上。
跨界融合是一大挑戰。小鵬汽車則曾經歷過汽車人與互聯網人融合的陣痛。互聯網行業速度講究快,將產品盡快推向市場,通過用戶的廣泛參與,不斷修改產品,進而實現產品軟硬件快速迭代。而在傳統汽車行業,以往一款新車換代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雖然通過不斷摸索,小鵬汽車才逐漸在互聯網思維與汽車制造中找到平衡點,但小鵬匯天如今面臨著將飛機、汽車以及互聯網技術三者融合,這難度系數更高。
目前,小鵬匯天面臨著諸多技術挑戰,比如高功率密度且穩定可靠的電機技術、能量密度高且安全性高的動力電池技術、空中自動駕駛技術、輕量化技術、氣動技術等,但最大的挑戰是航空技術與智能電動化汽車技術的耦合,這不僅是技術挑戰,還是公司經營管理以及體系等方面的挑戰。
除了要攻克這些難題,飛行汽車發展不確定性還包括政策層面。目前對于飛行汽車這一新興領域來說,國內沒有一套現有的專門法規適用。因此,相關企業在飛行汽車探索的路程中,需要同步推動相關政策法規的研究和制定,包括飛行汽車的適航審定依據、運行規則等。此外,低空空域開放時間表、低空空管系統搭建的速度也是產品使用場景擴展的主要挑戰。
關于汽車創新與融合,何小鵬談到,汽車跟大家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在汽車領域談創新,有很好的想法之后一定要把汽車做好,不管汽車行業怎么發展,汽車的本質短時間內很難更改。企業創新,除了要有創新的想法,還要有創新的基因、足夠的資本和耐心,小鵬汽車僅今年在生態和汽車體系里的研發費用已達到80億元人民幣,特斯拉、華為的研發費用動輒都是70~80億美金。此外,在創新的過程中要忍受長時間的寂寞和很多人的嘲笑,因此創新需要勇氣。
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中花了17年才實現扭虧為盈。而2014年成立的小鵬汽車至今尚未能實現盈利。今年第一季度,小鵬汽車凈虧損擴大至17億元。小鵬汽車解釋稱,這是新車型開發、研發人員增加導致研發開支同比翻番所致。
在如今智能汽車的體系中,研發的時間、強度、投入很重要。在智能化的下半場,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市場將更加錯綜復雜。豐田為了盡快撬動智能電動汽車市場,計劃在Bz4X純電動新車上搭載異形方向盤和線性轉型系統的OMG(One Motion Grip)駕控套裝的版本,不過,當前在預售的Bz4X純電動新車僅有圓形方向盤版本,異形方向盤版本能否通過相關法規審批還是未知數。僅是汽車本身的創新都不容易,跨界則更難。比亞迪曾嘗試打造過云軌、云巴等立體智能交通系統,早在2016年推出累計投入50億打造的云軌,并計劃讓無人駕駛技術先搭載在云軌上,然后再導入電動汽車中。然而,幾年過去,由于項目審批以及商業化等問題,云軌項目進展不盡如人意。
如果智能汽車L4、L5級高階自動駕駛將來落地,就要先通過安全、成本、智能化零部件高度集成、數據化、智能駕駛快速全場景化以及相關政策等一個個關卡。在高階自動駕駛尚未突破之前,智能汽車朝汽車機器人、飛行汽車等方向落地更是困難重重。
一些傳統車企欲守正出奇,一些造車新勢力欲出其不意。創新路上布滿荊棘,沒有哪家企業能夠輕易成功,但總有勇者在披荊斬棘。 【編輯: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