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福州訊(記者張文章)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網上快速發展,門檻低、投保體流量大、選正銷推廣成本低、規渠互動性強的道防當營自媒體成為保險展業的新陣地,但也出現了部分自媒體無證經營、自媒傳播虛假信息、網上誤導銷售等現象,投保體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選正銷合法權益,也影響了保險業形象,規渠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埋下隱患。道防當營3月15日,自媒中國銀保監會福建監管局發布《關于防范互聯網保險業務投保環節有關風險的網上提示》提醒消費者:網上投保時要選擇正規渠道,防范自媒體不當營銷,投保體避免合法權益遭受不法侵害。選正銷
辨別業務資質,遠離不法詐騙。“機構持牌、人員持證”是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的基本原則,非保險機構不得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保險產品咨詢服務,比較保險產品、保費試算、報價比價,設計投保方案,代辦投保手續和代收保費等。消費者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認真辨別相關機構和個人的資質,防范不法分子假借互聯網保險名義騙取錢財、謀求私利。今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要求,營銷宣傳內容應由所屬保險機構統一制作,且在營銷宣傳頁面顯著位置標明所屬保險機構全稱及個人姓名、執業證編號等信息。如發現營銷宣傳內容存在疑點,請消費者提高警惕、切勿輕信,并及時向相關保險機構反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選擇自營平臺,確認合同條款。保險機構總部統一建設的自營網絡平臺是其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唯一載體,保險機構分支機構或其他非保險機構設立的網絡平臺不屬于自營網絡平臺。投保人要關注投保頁面是否屬于自營網絡平臺,認真閱讀投保人須知、風險提示和合同條款,確認營銷宣傳內容與保險合同條款保持一致,充分了解保障責任、保險金額、除外責任等重要產品信息,如有疑問可聯系保險機構官方客服,切勿片面相信自媒體“解讀”,防范個別自媒體虛假宣傳、不當營銷。
關注線下環節,提升服務體驗。部分互聯網保險業務需線下環節配合,線下服務質量是客戶體驗的重要內容。建議消費者投保前認真閱讀保險機構關于能否實現全流程線上服務的情況說明,以及因保險機構在消費者或保險標的所在地無分支機構而可能存在的服務不到位等問題的提示,全面評估其對投保決策的影響,避免引發后續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