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滴滴出行遇上史上“最慘烈”競爭 核心業務遭圍攻
核心業務遭圍攻 滴滴出行遇上史上“最慘烈”競爭
圍繞著滴滴的史上核心業務,競爭者不斷增加,競爭對手愈加強勁,核心甚至戰略打法都相近,遭圍滴滴如何迎戰?
出行大戰愈演愈烈,最慘烈不僅是滴滴網約車公司、共享單車公司間的出行競爭加劇,“外來的遇上業務和尚”也開啟了攪局戰。提起共享出行、史上網約車,競爭多數消費者會想到滴滴出行(以下簡稱滴滴),核心如今,連滴滴出行創始人、CEO程維都公開表示:“滴滴可能是有史以來世界上競爭最慘烈的公司。”
共享經濟,是近3年來的一個“大風口”,2017年隨著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項目的落地,共享經濟再度迎來了新高潮。作為共享出行領域的代表企業之一,滴滴一直頗受資本青睞。《商學院》記者統計,僅2017年,滴滴就獲得了95億美元的融資(約合人民幣627億元),系2017年度融資金額的共享經濟企業。
另據不完全統計,滴滴自2012年成立至今,累計完成了16輪融資,涉及34家投資機構及個人,累計融資額超過168億美元。從最初A輪300萬美元的融資,到G輪2017年4月的55億美元融資,再到2017年年底的40億美元融資,滴滴每一次融資距上一次融資的時間越來越短,融資額越來越高。在資本的助推之下,滴滴吞掉了快的、Uber,如今又接入共享單車業務。然而圍繞著滴滴的核心業務,競爭者不斷增加,對手愈加強勁,甚至戰略打法都相近,滴滴如何迎戰?
“借尸還魂”
憑借著多達十幾輪的高額融資,滴滴成為了機動車出行領域的“獨角獸”。而在非機動車的出行領域,2017年是“群雄亂戰”的一年。橙、黃、藍、綠、紅、白、彩……有人戲稱,再不進入,連共享單車的顏色都沒得選了。
但風口來得快,走得也快,留下了一長串“死亡名單”,包括悟空單車、町町單車、小藍單車等。其中小藍單車曾與ofo、摩拜兩大頭部共享單車形成過“三足鼎立”的局面,但突然的倒閉令人唏噓不已。
2018年1月9日,滴滴出行、小藍單車各自發布公告,宣布由滴滴托管小藍單車。
小藍單車母公司天津鹿鼎科技有限公司也發布公告稱,小藍單車將業務托管給滴滴出行,小藍單車的品牌、押金和欠款等各項事務仍歸屬小藍公司。
1月17日,滴滴出行宣布其共享單車平臺將在北京、深圳陸續上線,包括其托管的小藍單車將重新上路。僅僅2天之后,深圳市交委正式發表意見聲明,稱在未解決用戶押金等遺留問題的情況下,滴滴以托管形式在深圳投放和運營小藍單車屬于違規投放,給了滴滴一個“定性”。
小藍單車的托管方滴滴就用戶押金及余額問題,給予了兩種返還方案:一是小藍單車APP的押金及余額以1元單車券的方式下發到用戶的滴滴賬戶。由于滴滴平臺已經接入了ofo及小藍,因此單車券可以用于這兩個品牌的單車消費;二是余額以1元單車券形式返還,押金分兩部分返還:押金為99元的用戶將收到49張1元單車券和50元的出行券,出行券包括5張5元的快車券和5張5元的專車券,均為無門檻的現金抵扣券;押金為199元的用戶將收到99張1元單車券和100元的出行券,出行券包括10張5元的快車券和10張5元的專車券,也均為無門檻的現金抵扣券。
做機動車出行生意的滴滴,2017年開始覬覦共享單車領域,先是投資ofo,接著托管小藍,再被傳出布局自己的單車平臺。
上述公關經理告訴記者,滴滴希望通過共享單車平臺,升級短途出行,為“最后三公里”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出行選擇、更良好的出行體驗,以此不斷完善滴滴的一站式出行平臺建設。
然而,已經資金斷裂的小藍單車能夠帶給滴滴出行什么樣的價值呢?知情人士稱,小藍單車雖然已經名存實亡,但是價值的還是運營牌照。據了解,目前國家已經停止了共享單車運營牌照的審批,滴滴想要布局該領域,只能走迂回路線。而共享單車牌照,尤其是一線城市的運營牌照,是滴滴打開共享單車市場的關鍵。此前小藍單車擁有北上廣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運營牌照,這是滴滴最為看重的。
爭奪“最后三公里”
在網約車“燒錢”大戰的那段時間,任何一家平臺都不會放過“最后三公里”。
以滴滴為例,2015年5月,滴滴快車上線,為吸引司機和乘客,滴滴曾瘋狂補貼,不少用戶都享受過3~5公里出行補貼后5元左右的車費,一時間連“黑摩的”的生意都搶了。
待用戶習慣養成,如今3~5公里的短距離出行,用戶反映不僅價格上漲了,且越來越難叫到車了。
“現在平臺補貼少了,司機賺的也少,目前好多快車司機都已經不拉快車了,一些快車司機又重新拉回了黑車?!币晃坏蔚纹脚_上的司機師傅告訴《商學院》記者。“短距離的根本不賺錢。”這樣的聲音在快車平臺上屢屢出現。
“我們快車司機有個群,一般天氣不好,尤其是周五特別堵的時候,好多人就直接休息了。”一位山東籍的司機告訴《商學院》記者,因為沒有自己的車,他選擇從滴滴平臺租車來開快車?!鞍凑照叩囊?,滴滴平臺合規的車輛,按照現有的租金,我平均每天要給滴滴平臺200元錢?!?/p>
于是一些司機選擇離開滴滴平臺。隨著網約車新政的落地,限制了一部分供給,運力在減弱,滴滴出行開始推動運力向中高端、長距離轉移。
顯然短距離出行,滴滴目前的運力短缺,而用戶方面也變得越來越理性,共享單車的出現,成為有力的補充。共享單車“風口”過后,經歷了一輪洗牌,ofo和摩拜成為該領域的頭部公司。
2017年9月,摩拜與首汽約車簽署戰略協議,用戶可以直接在摩拜APP上直接呼叫首汽約車。摩拜的網約車服務率先在廣州、深圳、成都、武漢等城市落地。
單車上攻網約車業務,滴滴則開啟了下探單車業務,以期實現無縫對接用戶的整個出行行為。
在互聯網分析師李成東看來,雖然共享單車和網約車都是出行,但共享單車的頻次更高,摩拜進入網約車領域,就變成了高頻打低頻,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滴滴出行的核心業務。“所以滴滴算是防御。”
外來者入局
全球服務設計聯盟(北京)聯席主席藺雷介紹,一般服務型企業有兩種戰略,第一種是競爭戰略,通過聚焦差異化,用成本領先的方式達到擴張的目的;另一種是擴張戰略,通過規模業務的擴張來實現企業規模的變大,通過相關多元化和不相關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業務擴張。而滴滴出行進入共享單車領域,既有競爭戰略,也有擴張戰略在其中。
然而眼下,滴滴無論是競爭還是擴張,都遇到強勁的對手,因此程維公開表示,滴滴是史上競爭最慘烈的公司。
2017年年初,美團開始布局網約車,從開始的悄無聲息到大張旗鼓地宣傳,美團在南京上線打車業務伊始,日訂單量突破10萬單。在美團內部,出行已經成為與大零售、到店、酒店旅游并列的四大業務之一。隨著業務的逐步擴大,美團相關負責人告訴《商學院》記者,美團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廈門等7個城市,開通了美團APP的打車入口。
美團進軍網約車領域,用美團自己的話說,是為了補充自己的生態圈。美團用打車為用戶提供美食、電影、酒店住宿、旅游、休閑娛樂等到店服務。
有意思的是,美團以“外來者”的身份入局網約車領域,而滴滴同樣以“外來者”的身份介入外賣領域。
早在2015年滴滴就曾經入股餓了么,而在2017年一度傳出滴滴出行加大對餓了么的戰略投資,雖然滴滴出行官方對加大餓了么這一事件“不予置評”,但外界一度將滴滴出行投資餓了么解讀為“圍魏救趙”。程維回應入股餓了么一事,稱是想試一試這個體系能不能幫助外賣的物流網絡。
在藺雷看來,這種不相關多元化戰略目前較為多見,并不能過早下定論?!艾F在創新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叫做跨界創新,這種創新與主業并不一定有關聯性?!碧A雷說道,“這樣的跨界,與人才的布局、資源的分配、運行機制等都有很大關系?!?/p>
如今滴滴的“本業”——網約車業務,在“外來者”入局后競爭更加慘烈。
在滴滴出行與Uber合并之前,網約車曾開啟過“燒錢大戰”,但這無法為平臺培養用戶黏性,“哪里便宜去哪里”是很多用戶的首選。
而平臺上的司機,也是“哪里抽成低用哪家平臺”或多個平臺共用。美團為招募司機,在北京提出前5萬名司機前三個月零抽成。據了解,目前美團全職司機的收入分為車費獎、階梯獎和雙周獎,一周跑單車費滿2200元,可以獲得800元獎勵。除了北京站,其他城市,美團8%的平臺傭金,也遠遠低于目前滴滴平臺上20%的抽成。
曾經易到用車因資金問題流失了大量的司機和乘客,但最近記者發現,曾經流失的司機與乘客正逐漸回歸,“現在易到的抽成才5%,比滴滴少多了?!币晃灰椎?、滴滴雙平臺司機告訴《商學院》記者。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O2O部助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網約車市場經過上一輪補貼大戰之后,市場格局基本形成,滴滴出行在大戰后成為該領域的領軍平臺,市場的發展從跑馬圈地走向服務化經營。
上一輪補貼大戰,最終快的、Uber都被滴滴吞并,幾年之后,滴滴不得不面對競爭對手逐漸增加的事實,以北京為例,就至少包括首汽約車、嘀嗒拼車、神州專車、曹操專車、易到用車等,品牌數量明顯比上一輪補貼大戰時還多。
陳禮騰認為,現在的市場格局,若再一次爆發補貼大戰,是市場的倒退,也很難對市場格局產生很大的影響。程維亦坦言,市場是開放的,不可能阻止別人進來。“本質上還是因為行業處于發展初期,無數人都想做。”
在陳禮騰看來,隨著網約車新政的全面落地,滴滴面臨諸如首汽約車、神州租車、嘀嗒拼車等眾多對手分食的局面,競爭形勢愈加復雜。
布局海外
在滴滴出行收購Uber中國業務之時,對于下一步是否要進行國際化布局時,滴滴的回應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