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最新中部2023東湖論壇開幕式上,數據《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2023》發布。湖北漢年數據顯示,第武從國家層面來看,接近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得分位列前三名的翻番國家分別為美國、韓國和中國;從典型城市層面來看,最新中部舊金山、數據紐約、湖北漢年北京分別位列前三名。第武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接近數字經濟已逐漸成為國家和區域經濟增長的翻番新引擎。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最新中部所長趙志耘介紹,數據《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2023》,湖北漢年基于國家統計局《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綜合數字經濟內涵特征,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由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要素、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5個維度構成,共包含39個三級指標,從國家—區域—城市3大尺度系統刻畫當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格局,處理數據量達50萬條以上。
湖北排名全國第八,中部第一
從中國31個省市區層面來看,北京位列第一,2至10名的省市分別為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天津、湖北、四川和福建。近年來,湖北數字經濟規模快速提升,2022年突破2萬億元,占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的近5%;占湖北GDP的44.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1.5%)。數字經濟已成為湖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數據顯示,湖北數字經濟發展綜合實力位列中部第一。其中,數據交易所/中心數量位居全國第3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指標得分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領跑中部地區,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數量和百強互聯網醫院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武漢科技創新能力保持穩步增長,年均增長率達11.8%
論壇上還發布《武漢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報告2023》,顯示武漢科技創新能力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其中,知識創造力、輻射引領力和產業驅動力表現突出。該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編制。
▲光谷地標建筑之一、光谷“馬蹄蓮”大樓。
據介紹,武漢科創中心指數以對創新全過程的理解、科技創新中心的內涵特征、武漢科創中心的功能定位為基礎,由資源匯聚力、知識創造力、產業驅動力、輻射引領力和環境支撐力5個維度構成,包括30個二級指標。
報告測算結果顯示,武漢科技創新能力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指數得分達到195.7分,6年時間接近翻番,年均增長率達11.8%。從具體指標看,武漢科技創新能力取得長足進步,有不少亮點值得關注。
▲光谷是全國最大的激光設備研發、生產基地之一。圖為華工科技自主研制的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正在加工汽車車身。
武漢創新資源匯聚和配置能力持續提高,研發人員隊伍日益壯大,擁有充足的后備研發人力資源;研發經費規模快速擴大,年均增長率超過20%,研發投入強度也穩步攀升;科研和技術產出能力大幅增強,高影響力論文產出不斷增長,國際學術合作不斷擴大;知識產權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發明專利價值顯著提升。
▲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
創新驅動效果顯著,武漢高新技術企業保持良好擴容勢頭,年均增長率超過30%;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產品創新效益顯著。
武漢科技輻射引領水平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持續活躍,對武漢城市圈和中部地區的技術輻射力不斷增強,并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海外研發布局逐步打開。
▲光谷生物城。
武漢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明顯優化,國家級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創新創業載體不斷提升,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報告稱,基于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評價報告,對武漢與全球其他科創中心進行對標分析,結果顯示,武漢已經在我國創新城市中具有較高位勢,在全球創新城市版圖中嶄露頭角,并在部分領域中展現出一定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