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中國值擔中國太保披露2017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太保其中業績亮點頻頻。成行整體來看,中國值擔上半年,太保太保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775.56億元,成行其中保險業務收入1637.85億元,中國值擔同比增長24.5%;實現凈利潤65.09億元,太保同比增長6.0%。成行
新業務價值同比勁漲59%,中國值擔太保壽險向“價值”要增長
2017年,太保回歸價值成為壽險業的成行集體關鍵詞,8月中旬以來持續公布的中國值擔A股四大上市險企半年報中,太保壽險成“價值擔當”,太保新業務價值及新業務價值率兩項指標,成行雙雙實現新突破。
縱向對比來看,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三年中,太保壽險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速分別為38.2%,55.9%,59.0%,逐年提升的新業務價值增速,展示了太保壽險穩定、強勁的發展勢頭。
橫向對比來看,在已公布的平安壽險、中國人壽和太保壽險中,2017年上半年,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 59.0%,增速位列第一;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6.2%,中國人壽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1.7%。同行業對比,太保壽險“高增長”優勢十足,預示著未來發展“后勁”十足。
“高增長”是速度體現,而結構優化則是質量的展示。根據最新公布的中國太保半年報可以看出,在2017年,太保壽險堅持回歸保障本源,大力發展長期保障型業務。數據顯示,上半年長期保障型新業務首年年化保費達206.21億元,同比增長73.8%。與此同時,續期業務持續發力,同比增長33.6%。新保業務同續期業務的同時發力,為太保壽險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然,新業務價值與保險業務的持續發力,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2017年上半年,太保壽險堅持人力和產能“雙輪驅動”,堅持有效增員,提升新人質量,推動隊伍結構改善;實施新“基本法”,通過“優增員、穩晉升、促健康、抓經營、強保障”,強化考核牽引。在此基礎上,上半年太保收人月均人力達到87.0 萬人,同比增長 49.5%,營銷員月人均產能7189元。
除此之外,一項去年底以來公布的壽險企業關鍵指標——剩余邊際余額,也同樣值得關注。今年上半年,太保壽險首次公布壽險業務剩余邊際余額數據,更透明的數據,讓壽險業信心更足。最新半年報顯示,太保壽險上半年剩余邊際余額達2157.4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5.0%。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太保壽險將有超2000億元的利潤釋放空間。
太保產險業務增速創近3年新高,車險非車險雙雙承保盈利
作為產險公司“老三家”中的一員,太保產險依然保持強勢態勢,一方面公司在保險業務收入方面,增速強勁,同比創近3年新高;另一方面,盈利不斷優化,太保產險上半年綜合賠付率和綜合費用率均呈下降態勢,且車險與非車險業務均實現承保盈利,其中非車險業務更是實現近3年首次承保盈利。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太保產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24.85億元,同比增長6.6%,創近3年來該產險公司增速新高。
而作為保險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車險業務同樣保持穩健上行態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太保產險旗下機動車輛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98.43億元,同比增長5.8%,而在2016年以及2015年,該險種保險業務收入增速分別在1.7%以及0.3%。
車險業務的走強,原因歸結為兩點:一是客戶服務品質的提升成為推動太保產險車險業務上行的重要推動力,太保產險陸續推出“金鑰匙”、“太好賠”等品牌服務項目,直擊車險理賠痛點,低出險、女性等優質客戶數持續增長;二是保險集團的協同優勢助力太保產險業務上行,在太保集團協同領域和業務模式持續創新的影響下,太保壽險營銷員代理銷售車險的資源共享機制持續優化,上半年交叉銷售共計實現車險業務收入達到34.71億元,同比增長36.3%。
業務協同的正面影響也正在顯現,在核心渠道業務發展加快等因素的影響下,太保產險成本率有所下行。數據顯示,太保產險綜合成本率為98.7%,同比優化0.7個百分點,其中綜合賠付率和綜合費用率同比分別下降0.3、0.4個百分點。上半年該產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和綜合費用率均呈下降態勢,且車險與非車險業務均實現了承保盈利,其中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為98.6%;非車險業務近3年首次實現承保盈利,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6.3個百分點至99.3%。
盈利能力方面,繼2015年實現扭虧為盈,2016年綜合成本率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后,太保產險今年上半年盈利能力持續優化。公告顯示,上半年該產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和綜合費用率均呈下降態勢,且車險與非車險業務均實現了承保盈利。
數據顯示,太保產險綜合成本率為98.7%,同比優化0.7個百分點,其中綜合賠付率和綜合費用率同比分別下降0.3、0.4個百分點。從具體業務來看,太保產險旗下車險業務保持承保盈利,綜合成本率為98.6%;非車險業務近3年首次實現承保盈利,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6.3個百分點至99.3%。
轉型1.0“數字太保”步入收獲期,客戶經營模式升級
在太保產險、壽險雙雙上行的背后,中國太保集團近年來持續推動的戰略轉型功不可沒。從壽險領域方面來看,客戶的分布、特征、保障缺口得以放大,線上線下的聯動又進一步挖掘出客戶在健康領域的需求;從產險領域來看,進一步推動了公司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費用跟單系統的落地則對整體效益的優化有直接影響。
具體來看,基于太保壽險海量客戶歷史數據,太保壽險41家分公司應用大數據分析成果對老客戶進行深度臉譜刻畫,充分了解客戶的分布、特征、保障缺口。數據顯示,太保壽險整合壽險2.8億保單、1.02億客戶資源數據,構建了多層級多維度60個關鍵字段的提數模型,覆蓋各種組合分群需求。2017年上半年共創建分客群活動205個,實現加保客戶數36.9萬,加保保費25.3億元。
基于此,有的放矢成為可能。太保壽險加強客戶洞見,實施精準分客群經營,同時通過客制化產品創新推動客戶經營模式升級,擴展保障種類,豐富保障內容,推出涵蓋未成年人輕癥的“少兒超能寶2.0”、針對中高端客群的高額醫療保障產品“樂享百萬”等,通過提升產品保障能力,幫助營銷員獲取新客戶;同時實施精準銷售,對重點客群加保能力持續提升。
此外,借助“太平洋壽險”APP平臺,線上線下聯動成為太保壽險挖掘客戶健康需求的另一利器。據了解,太保壽險在公司APP平臺開展了面向廣大客戶的大型線上跑活動,營銷員通過邀請客戶參與,培養客戶健康運動習慣,挖掘健康需求,同時向客戶精準推薦保障型產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計120萬名客戶參加線上跑活動,其中24.8萬客戶在上半年購買了長險保單。
戰略轉型1.0在產險領域的影響則主要體現在風險管理以及整體效益的提升。從車險業務方面來看,太保產險通過運用分省純風險保費模型,細化核保定價和客戶分群管理,提升風險選擇能力和精準定價能力,大力推進業務結構調整,堅決淘汰劣質業務;2017年費用跟單系統全面落地,41家分公司完成跟單系統內費用規則配置,保單規則命中率達100%,實現車險銷售費用的全系統化跟單管理;導入并應用預期賠付率與保單成本率,深化費賠折績聯動,強化保單管理,先算賬后做業務,有效地促進資源向核心渠道、優質客戶、重點區域傾斜,提升投入產出比;持續優化關鍵環節管理、加強理賠反欺詐、工具升級等方面加強推進車險理賠減損,改善綜合賠付率,提升服務時效和理賠質量。
從非車險領域來看,加強智能化和數字化風險管理工具的開發應用,推動費用跟單系統建設,逐步實現保單顆粒度的費用跟單管理,不斷完善承保風險地圖功能,新增基于地級市的歷史出險原因統計和最大賠案定位查詢等功能,不斷加強數據標準化和風控一體化建設,為提升專業風險管理能力提供技術保障。
時至今日,中國太保的戰略轉型也隨著時間的推進有所升級。今年上半年履新的中國太保董事長孔慶偉在半年報中表示,“太保一定會將轉型進行到底。”在前期轉型成效的基礎上,孔慶偉透露了太保規劃啟動的“轉型2.0”計劃,即圍繞“人才”、“數字”、“協同”、“管控”、“布局”這五大關鍵詞,著力于關鍵領域內的能力提升。
2017 年,中國太保迎來上市十年,也再一次站在了歷史新的起點上。孔慶偉稱,“如何抓住保險業的戰略機遇,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實現新一輪的發展,我們的答案是牢牢把握 ‘不變’與‘變’。”
慧擇提示:中國太保保險業務的高速增長,主要基于三個方面:一是壽險業務價值轉型,二是產險業務持續優化,三是以新技術為抓手,“數字太保”戰略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