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智能玻璃三分之一以上,而窗戶是優點建筑中較易損耗能量的部位,那么該如何在窗戶上做文章,問世把普通玻璃變成節能玻璃呢?在較近舉行的夏天吸熱東方科技論壇上,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研究員、阻熱國家“千人計劃”特聘相關人士金平實透露,冬天他帶領團隊研制出了一種智能節能玻璃鍍膜,產品它能根據我國各地區的視窗氣候差異,設置不同的智能玻璃臨界溫度,在夏天擋住外部熱量,優點在冬天則吸入熱量,問世從而達到“智能節能”的夏天吸熱效果。據悉,阻熱該成果即將實現產業化,冬天進入市民生活。產品
金平實研究員曾長期在日本從事科研,在節能環保薄膜與納米材料領域取得了諸多成果。如今,他作為“千人計劃”引進人才,回到祖國繼續開展智能節能玻璃的研究。據介紹,目前我國的節能玻璃窗產品主要是Low-E(低反射率)玻璃,它能讓大量可見光透過,同時對遠紅外輻射有著較低的發射率,因而具有隔熱保溫效果。然而這種玻璃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它的光學性能不能隨環境變化或個人喜好進行調節,所以難以滿足我國四季分明地區的更高需求。
優點“智能玻璃”問世夏天阻熱冬天吸熱為克服Low-E玻璃的缺點,打造“智能節能玻璃”的構想在科學界應運而生。據金平實介紹,所謂“智能”,是指玻璃的光學性能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雙向調節,當溫度超過某一數值,玻璃就能阻擋室外的熱量,而當溫度低于這個數值,玻璃則能吸收室外的熱量。經過多年研發,他利用二氧化釩相變材料,研制出了這種能自動調光的節能鍍膜。
經過計算機模擬,上海地區智能節能窗的臨界溫度設定為30攝氏度。當氣溫高于30攝氏度時,鍍膜的窗戶能將室外熱量的70%擋住,從而降低空調的能耗;而當氣溫低于30攝氏度時,節能窗能讓室外熱量的70%透過玻璃。“很多人會問,30攝氏度已經很熱了,低于這個溫度就要吸熱合理嗎?其實這層鍍膜本身會吸收一定熱量,達到降低室溫的效果,所以這一設定還是合理的。”金平實解釋道。
在光的各個波段中,智能節能玻璃除了能自動調節傳輸熱量的紅外線,還能阻隔全部紫外線,保護人們的健康;使大量可見光透過玻璃;并具有80%的遠紅外線反射率,使得冬天室內的熱量不會散失。
據悉,中科院團隊與企業合作,利用化學方法制備出了這種智能節能玻璃鍍膜,預計在未來兩年內投放市場。金平實表示,屆時各省市的居民能買到不同臨界溫度的薄膜,將它貼在窗戶和汽車玻璃上,就能在減少大量能耗的情況下,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