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開了一門證照班《ISO 14067 服務與產品碳足跡查證:主任查證員課程》,不想上完課全班只要是算產理工人或依賴左腦邏輯思維的會員,都不約而同表示,品碳計算組織碳排放和產品碳足跡這套方法學是足跡有問題的邏輯,打著科學量化的理工名號,實則一點也不精準。想說
「在工作上,不想討論跟能源有關的算產事情例如電壓值多少是說一沒有二的,我不能接受這種沒有具體量測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品碳靠著係數計算就說這是足跡排放量的邏輯?!?/p>
「這明擺著就是理工給顧問和查驗公司賺錢用的,產品碳排放分配地很精準又怎麼樣?對碳中和一點幫助都沒有,想說還不如多用核能和負碳技術吧。不想」
「你們綠學院為什麼要老闆來上這種課程?這種計算我幹嘛需要懂?我請個顧問叫他算就好。算產」
大家都講得好有道理,品碳連我這麼堅信「碳」將會一統天下的人,都有些動搖。
確實,在組織碳盤查、尤其是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有大量的假設、忽略、妥協甚至偏見,一個碳排放數字剛出爐你就知道是不精準的,更不要說如果還想把供應鏈上中下游的排放數字加總起來成為產品碳足跡,不就坐實了垃圾進、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浪費大家的時間?
除了做顧問案會賺錢之外,我們如何說服自己?
首先,我們要對自己仁慈。人類學習從自然生態的永續發展角度來思考企業的根本價值,也不過是幾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安規」的重要性都比永續發展來得重要。餐桌上忽然多了一個人,且這個人講話很大聲,大家難免會不習慣、甚至有點抗拒。
再來,計算碳帳本的用意不是糾結哪個項目要不要算進來、要用什麼方法理論、要扣什麼量,而是藉由新增碳這項變量,企業開始學習發揮影響力去做出改變、激起漣漪,達到擴散的效益。綠色轉型是一個轉大人的過程,三個階段從學新的語言/準備新的工具、優化工具並打出變化球、最後改變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計算排放只是第一階段,碳中和的本質是競爭,一場全球規模的博弈,領先者將能制定遊戲規則,你要能找到支持你在新一輪的遊戲競賽中,取得遊戲規則制定權的可能性。
最後,對已經在做碳盤查或碳足跡相關專案的你,請一定要有耐心贏得別人的敬重,這可能會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即使你待過公司的永續部門、做過很多案子、歷練過很多產業的盤查,對大部分的理工人來說,他們並不打從心底認同這是夠格的專業,他們隨時準備在你法規倒背如流、最快速度找到排放係數時吐槽!
更殘忍地說,你也需要有耐心贏得老闆的敬重。與理工人相似,大部分的老闆也不認為做碳盤查或碳足跡是重要的工作,雖然我們都知道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但老闆們並不介意帶著錯誤繼續經營著公司,因此我們不需要氣急敗壞地跟他證明自己的專業和價值,更不要故意從中破壞拖慢公司通過查驗的速度。我們只需要知道碳中和不是一間公司可以自己搞定的事,需要整個供應鏈一起做,整個國家一起做,整個區域內的國家一起做,整個世界一起做。這裡面的工作很多,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有人做,相信最終大家都得各就各位。
(作者:楊雅雲;本文由 綠學院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