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志(左)和代英夫展示書法家封官龍贈與的墨寶:醫高文健行遠,身殘德厚人賢。眼前遠方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曉慧 北京報道
編者見作者,無茍作者見讀者,且心加強編讀往來才能更好地推動出版工作。中有趙立志勵志4月3日,心飛翔在中國殘聯和華夏出版社的全力支持下,趙立志長篇紀實文學《我心飛翔》編者、作者、讀者見面會在京召開。
“《我心飛翔》真正起筆是在2007年,歷時16年成書。前15年寫出來8萬多字,后面的14萬字都寫于2022年,這是我通過努力使得自己的針灸學術造詣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后,萌發了起筆來書寫這部作品的想法,設計框架就是以倒敘的形式開始的。”趙立志表示,每個人都是一部書,殘疾人的身體問題一目了然,但是,他們的心里是陽光健康的。
趙立志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殘疾人,如今,他通過文字把心靈深處美好的思緒表訴出來,讓人們感受到人世間的真善美,這就是他創作該書的初衷。
趙立志來自北國江城吉林,是一名中醫專家和中醫院長,因小兒麻痹后遺癥致肢體三級殘疾,他用業余時間創作了這本22萬字的長篇紀實文學《我心飛翔》。
據記者了解,趙立志不僅是業余作家,還是業余攝影家,多次榮獲國際攝影金獎。趙立志之所以以“我心飛翔”作為主題和書名,就是想把此書的勵志功能放在首位,用親身歷練的人生實踐再現往日的艱辛歲月,特別是通過參加高考和學習中醫這兩個重要節點,把親人、領導和同志們對殘疾人的理解與幫助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康復是為肉體解放,文學是為精神解放,人的全面發展,理應雙輪驅動,前途光明,但任重道遠。
“這本書是長篇紀實文學,但我在閱讀過程中分明感受到了日記的色彩。其實我是中醫藥大學科班畢業的,老本行也是醫務工作者,也從事過治病救人的臨床工作,加之也是小兒麻痹后遺癥患者,與趙立志的身世有些相似之處,甚至,性格及為人處世也有些相近的地方。總之,把我們比喻成靈魂之友也不過分。因而,讀他的書就仿佛是面對面在交心。”作為《我心飛翔》最早的讀者之一,哈爾濱市殘聯副理事長杜仲表示,書中描寫了趙立志戀愛的畫面和青蔥的歲月,文筆樸實生動,娓娓道來,仿佛讓他返老還童,細細咀嚼,有滋有味,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詩和遠方。
文如其人,言為心聲。在人生的舞臺上,趙立志無疑是一名成功者,尤其是在中醫學和臨床醫療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容置疑的輝煌成就。
“趙立志的長篇紀實文學《我心飛翔》撥動了我的心弦,仿佛他是在傾訴我的心聲,所以我說殘疾人對人生的感受大同小異,我們都是一樣的人,只是經歷稍有不同。”黑龍江省殘疾人作家協會主席代英夫讀過《我心飛翔》后表示,該書不是文章寫得有多好,而是趙立志的事跡比較感人,像他的名字一樣,立志也是勵志,這大概是引起共鳴的主要原因。
在代英夫看來,人生就要有必勝的信念。殘疾人更該有這種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我心飛翔》一書作者趙立志,面對困境往往是樂觀的,而且特別有定力,認準一個目標,少說多做,持之以恒,慢慢就會見效果的。但也不凡事都一條道走到黑,有了更好的目標就應及時地調整方向,加速前進。當他確認從醫更適合自己時,就不再猶豫,而是用行動說話,用穩健的步伐完成他的馬拉松長跑,最后成就了他的人生理想,不做社會的包袱,反而還要回報社會。
華夏出版社審校室主任陳學英,作為《我心飛翔》這本圖書的前期策劃和復審人員,有深切的感受:在這本書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殘疾人艱辛的成長歷程,更能看到他不屈不撓的生活態度,能帶給人滿滿的正能量,是一部積極向上的優秀的文學作品。做編輯這個職業很辛苦,但每一本圖書出版后看到作者喜悅的表情,覺得我們的辛苦是值得的,很有意義。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沈陽市殘疾人作家協會主席趙凱和北京市寫作學會殘疾人分會副會長張文武從《我心飛翔》的結構、情節、細節和語言方面談了藝術表現力。首先是紀實題材這種巨大的、真實的、情感沖擊力,令讀者有感同身受的共鳴。結構順暢,脈絡清晰。情節發展自然,細節特別生動,比如描述中醫院制作中藥制劑的過程,現場感非常強。尤其是語言,樸實親切,書面語與口語化結合,讀來非常通暢,閱讀無障礙。《我心飛翔》,令人想起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吳運鐸的《把一切獻給黨》和張海迪的《輪椅上的夢》。這又是一本高揚人道主義旗幟的殘疾人著作,主題思想積極向上。雖然是殘疾作者書寫,但卻是一本健康的大書。《我心飛翔》時代特色鮮明,主人公是改革開放、恢復高考的受益者,他的成長成功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印證了人是時代的產物這一說法。
最后,華夏出版社副社長陳振宇和中國殘聯宣文部張皛帆也談了對于《我心飛翔》的閱讀感受和體會,對殘疾人寫作者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要加強學習,深入生活,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創作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為進一步發展殘疾人文學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據記者了解,隨著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殘疾人對文學的向往更加強烈,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1/3的省、市、區都成立了殘疾人文聯、作協等文學機構。就整體而言,在殘疾人寫作者當中已有國家級作協會員80余人,他們用自己的作品引起了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中國作家》和《人民文學》等專業部門和機構的關注與扶持,一批殘疾人文學新人正在茁壯成長,一支老中青梯次結構的創作隊伍也正在初步形成,假以時日,未來可期。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