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疾病藥物中抗VEGF藥物發展迅速,全球阿柏西普擴增迅猛,眼科藥物新靶點、疾病及新給藥方式和雙特異性抗體研發成為行業熱點。抗體
一、發展 抗VEGF藥物發展迅速,現狀成為主流
眼內新生血管的全球形成是多種眼部疾病的病理基礎和臨床表現,其對角膜、眼科藥物虹膜、疾病及脈絡膜及視網膜等多種眼組織造成的抗體不可逆性損害已成為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最常見的發展新生血管性眼病主要有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et-AMD)、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現狀糖尿病黃斑水腫(DME)和視網膜靜脈阻塞(RVO)。全球
1.傳統傳統的眼科藥物治療手段損害健康組織,抗VEGF藥物應運而生。疾病及
傳統的治療手段如玻璃體切割術、激光光凝和光動力療法等,雖能緩解病程的進展,但不可避免地會損害健康組織。目前隨著眼底治療方法的不斷突破發展,抗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藥物應運而生,為治療新生血管性眼病開辟了新的方向。
2. 抗VEGF藥物發展迅速,逐漸成為主流。
由Eyetech制藥公司和輝瑞公司合作的哌加他尼鈉(Pegaptanib sodium)是第一個用于治療新生血管性眼病的VEGF抑制劑, FDA于2004年12月批準其用于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但是實際的臨床應用中發現哌加他尼鈉并不能穩定患者的視力,只能延緩進展,許多患者在治療后仍舊喪失了視力。
2006年,由羅氏旗下的基因泰克和諾華合作開發的雷珠單抗(Lucentis)做為首批于治療新生血管性眼病抗VEGF抗體藥物在美國上市,2011年底在中國市場獲批上市。Lucentis憑借不僅能阻斷疾病進程、還能提高或恢復患者視力這樣優異的臨床表現,在2006年被《科學》雜志評為年度10大科技突破之一。
2011年,另一款VEGF抗體藥物阿柏西普(Aflibercept)獲批上市,目前已在100多個國家獲得批準,2018 年 2 月獲得中國 CFDA 批準上市。阿柏西普作為首個完全人源化的融合蛋白,可靶向地與VEGF-A、VEGF-B和胎盤生長因子(PlGF)結合。
康柏西普(商品名朗沐)則是康弘藥業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抗VEGF融合蛋白,也是中國首個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通用名的生物1類新藥。
表1 眼部疾病已上市抗體藥物
二、已上市眼部疾病抗體藥物市場分析:阿柏西普擴增迅猛,成為全球藥物銷售TOP10
雷珠單抗作為治療新生血管眼底疾病全球首批上市的眼科單抗產品,其產品安全可靠、療效確切,上市以來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雖然近年來受到生物類似物及競爭產品的沖擊,市場略有下滑,但仍保持30億美元以上的銷售額。
目前國際上雷珠單抗市場正被阿柏西普一步步蠶食,主要原因有:(1)雷珠單抗雜交瘤細胞技術生產的抗體部分氨基酸組成和序列是鼠源性的,而非全人源化蛋白,因此容易引發免疫反應幾率更大。(2) 雷珠單抗的高度特異性使其只能與VEGF的一個亞型VEGF-A結合,相比之下阿柏西普作用靶點更多,療效更持久。
阿柏西普至產品上市以來市場擴增十分迅猛,已成為全球名副其實的重磅藥,由于其卓越的臨床表現,以及適應癥和獲批國家的不斷擴展,其全球銷售額將不斷突破,2018年全球市場 65.73 億美元,遠超雷珠單抗(37.05億美元),而且其銷售額還未達到峰值,據預測未來可能成為峰值近百億美元的超級重磅炸彈。
圖1 眼部疾病抗體藥物市場
資料來源:IMS,火石創造研究院整理
三、眼部疾病抗體藥物發展趨勢:新靶點、新給藥方式和雙特異性抗體研發成為熱點
在實際的臨床應用過程中,雷珠單抗、阿柏西普及康柏西普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均會產生耐藥性,眼內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多種眼部疾病的共同病理改變,抗VEGF并非唯一的血管增生發病機制,除此之外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和血管生成素(Angs)等都被證明與血管的生成相關。目前針對血管新生分子機制如PGF、PIGF、Ang2等都是研究的熱點,以期通過多靶點共同調控達到更佳治療目的。
表2 在研新生血管性眼病抗體藥物
雖然和傳統的治療方式相比雷珠單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的上市滿足了新生血管性眼病的臨床需求,但臨床專家認為玻璃體內注射VEGF具有較大危險性、患者較為排斥,依從性差,因此降低VEGF注射的風險與周期、或開發口服用藥和滴眼劑,也將成為此類藥物的主要發展方向。
另外,雙特異性抗體的研發是當前研究熱點之一,將成熟的抗VEGF與抗致病補體激活相結合,有望成為多種炎癥相關眼底病治療的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