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第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于9月13-15日在天津舉行,本次論壇的蒙古主題是推動可持續增長。全球綠色資助基金會(Global Greengrants Fund)中國項目協調人溫波在論壇開幕前一天對和訊網透露, 蒙古國能源部長希望未來能夠向中國輸出能源。國能國輸
據溫波介紹:溫波與蒙古國能源部部長、源部源在老撾一個能源公司工作西方人,一個是長希出瑞士的研究者,還有一個美國人,一起討論了能源的問題,最后蒙古國能源部部長提出了他擔憂的能源投資,比如說中國投資者,投資了煤電發電廠,他們覺得像這樣一個投資已經可以給當地帶來一些就業機會,但是怎樣才能實現經濟可持續地發展,就是說這樣的煤電發展,比如說使用蒙古煤炭資源,肯定有一天煤炭資源會枯竭的,但是中國在當地這樣一個投資帶來一些就業機會,但是蒙古國自己的技術人員,以及蒙古國自己的人才、技術尤其是向中投資沒有,所以對中國的依賴也是比較強的,所以蒙古國提出了這個問題。
其實如果是蒙古為了滿足當地的需求,不應單純的建立這樣一個很大的能源的公司或者是能源基地,因為需要大量的投資,而且蒙古擔心由此產生的污染。但是國能國輸,如果有更好的可再生能源的領域,但是是沒有人投資的,蒙古國就希望有國際社會一個投資,因為他覺得如果投資在非污染的這樣一個企業,比如說風電,比如說太陽能發電,這樣必須有一個國際的投資機制來支持。
其中另一位討論者就說,其實在一些地方可以能源投資地方化,通過小能源公司而且是源部源地方化的這樣一個推動,創造能源這樣一個機制和這樣的一個設施,或者是基地也好,可能是需要投資,單個投資是小一些,也需要有一些社區的使用者,可以負擔電費,負擔能源消費的這樣一些費用,可能有這樣一些資金。
但是長希出蒙古國的那個能源部長就說,他更喜歡這樣的大公司,比如說超大的能源公司這樣的模式。
溫波就提出,其實如果是向中利用蒙古國的燃煤,滿足250萬人口的需求,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蒙古小公司,很小的一些社區以及地區的小的能源機構或者組織,或者經濟體,它是可以滿足當地人需求的,這個模式是滿足當地人需求可行的,比如說你有河流的地方就可以用水壩發電,太陽充足的地方可以用太陽能發電,比如說風比較多的地方就用風力發電,一種,是超級的能源公司。如果你是國能國輸想僅僅滿足或者是他們的模式,如果有一個超級的能源公司也是可以滿足250萬人口的需求。
蒙古國能源部長就說,我們不僅僅是源部源為了滿足自己國家的需要,我們還需要創造一個經濟發展方式,他希望能夠輸出能源,這樣的話就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消費,還可以出口到中國,出口到別的國家,能夠盈利,他希望建立一系列開發區,這樣一種結構。
蒙古說,現在唯一的長希出投資就是中國,他希望有國際社會的投資來解決這個,因為這個論壇也是國際的,如果是對中國的話,可能就沒有其他國家的人來。
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