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家小雨淅淅瀝瀝,北江在北江大堤廣州責任段,大堤不時可見排列有序的時巡一隊隊人,他們身著救生衣、防帳手拿長竿,篷成邊走邊敲擊著坡體,家對大堤的北江迎水坡和背水坡巡視查險。他們,大堤就是時巡參與廣東本輪防汛工作的巡堤員。
多看慢走是防帳關鍵
據(jù)悉,22日上午9時,篷成上游清遠石角站已出現(xiàn)洪峰流量18100 m3/s(50年一遇18500 m3/s,家100年一遇19900 m3/s)。北江這意味著,大堤不久后,位于下游的北江大堤廣州責任段也將迎來洪峰通過。此時,巡堤查險,確保洪峰過境時,大堤安然無恙是重要工作之一。
北江大堤廣州責任段全長共11.289公里。21日8時,省防總啟動北江大堤—飛來峽水利樞紐洪水災害防御三級應急響應,廣州市同步啟動北江大堤廣州責任段三級應急響應,并開設北江大堤廣州指揮分部。目前,廣州共出動應急隊伍12支、人員729名,與屬地佛山市三水區(qū)310名應急人員協(xié)同巡堤查險。這千余名巡堤員中多由民兵、三防人員組成。他們分為不同的小分隊,巡邏不同的堤段。
“我們花都區(qū)花東鎮(zhèn)巡堤小分隊負責的堤段為600米,每隔2個小時巡邏一次。”來自花都區(qū)花東鎮(zhèn)武裝部的王志鏢是其所在小分隊的隊長,該隊10人均為退伍軍人。王志鏢介紹:“一個長竿、一套救生衣及雨衣就是我們的裝備。巡堤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用長竿敲擊壩體,查看壩體上是否有滲漏、漩渦、管涌、裂縫、崩塌等隱患。目前暫未發(fā)現(xiàn),如果排查出隱患,我們要及時上報指揮部。”
記者了解到,此次是王志鏢第二次參與巡堤工作,上一次是2022年廣州防汛之時。王志鏢總結,巡堤的過程中一些小漩渦不容易發(fā)現(xiàn),因此巡堤的關鍵在于多看慢走。這就使得短短600米的路程往往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巡完。而到了晚上,他們則需要打著手電筒照亮巡堤的路,一點點排查,可能耗時更久。
堤壩之上
帳篷成了巡堤員臨時的“家”
巡堤的過程中,隊員們的腳上往往沾滿泥土。堤壩之上,還搭建了隊員們臨時的“家”。
22日下午,記者在北江大堤廣州責任段現(xiàn)場看到,需要巡邏的迎水坡和背水坡坡度較大,在迎水坡靠近江面的地方生長著苔蘚,下過雨后的坡體更加濕滑。而這些在王志鏢和他的隊員看來,并不是阻礙前行的難題。“我們在巡邏的過程中會格外小心,踩實每一步,同時謹防坡體竄出來的蛇鼠,做好自身防護。”
在堤壩之上,記者還看到就地搭建好的帳篷。帳篷內(nèi)放置著10張折疊床,并配備有充足的飲用水、食品等物資。而這就是巡堤員這幾天臨時的“家”。
“我們這個點位由兩個小分隊輪班值守、一班值守24小時后,換另一班接替,晚上隊員們就住在帳篷里。”同樣是第二次參與巡堤的花東鎮(zhèn)巡堤小分隊隊員庾永亮告訴記者,到了夜晚堤壩上蚊子多、晝夜溫差大,他會將這些經(jīng)驗分享給新隊員,以便他們帶上所需的物品。
當然,在這支小分隊中,也有許多年輕的面龐。年齡最小的胡明錚今年27歲,去年剛剛退伍。他坦言,部隊的經(jīng)歷讓他的體能和意志都得到了磨煉。巡堤對他來說并不苦,反而能夠幫助到群眾,很有意義。
22日下午,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北江大堤廣州責任段水位明顯上升。不遠處灘涂上種植的一片農(nóng)作物已經(jīng)被水淹沒。北江對岸一座有村民居住的島嶼也受到洪水侵襲。北江大堤廣州指揮分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時洪峰正在過境,流速增快。島嶼上的村民在洪水侵襲前已安全轉移。19日以來,廣州市共轉移人員2578人,未接到人員傷亡及重大財產(chǎn)損失報告。截至22日下午,北江大堤廣州責任段共發(fā)現(xiàn)疑似險情4處,均已妥善處置,總體情況平穩(wěn)。
洪峰雖已過境,但防汛工作仍不松懈。北江大堤廣州指揮分部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我們還需要繼續(xù)排查是否存在險情,同時密切監(jiān)視雨情。”作為巡堤員,王志鏢說:“我們將堅守到最后一刻,能夠為抗洪搶險盡一份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