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各大中文媒體在11月30日報導,穿山因罹患先天性魚鱗病而被稱為「穿山甲人」的甲人張四妹女士因病情惡化過世,享壽76歲。張妹眾怒
或許部分臺灣民眾曾聽過張四妹的過世故事,她和臺灣有著不解之緣,柏楊變臺編電背後的報導改故事與已故作家柏楊有關。
張四妹與臺灣的灣片結緣
1948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森美蘭州淡邊(Tampin)的張四妹,從小罹患罕見的商改「先天性魚鱗病」,由於皮膚滲血、影惹龜裂,穿山會如魚鱗般剝落,甲人因此被稱為「穿山甲人」。張妹眾怒由於長相特殊,過世35歲前的柏楊變臺編電張四妹始終在家鄉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1982年,報導改作家柏楊到馬來西亞演講時,從當地《新生活報》社長周寶源和總編輯吳仲達那聽聞了張四妹的事蹟,因此柏楊返臺後撰寫了「穿山甲人」的兩篇專題報導,並發表在《中國時報》。
由於張四妹的身世引人同情,臺灣各界人士捐款支持張四妹,林口長庚醫院也提供免費醫療,因此張四妹近40年來,曾六度來臺就醫。
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張四妹在2021年確診COVID-19後,健康每況愈下,一個月前已處於昏迷不醒的狀態,最終在11月30日下午4時20分與世長辭。報導提到,張四妹生前坦言臺灣改變了她的一生,讓她走出屋外發生了不同的際遇。
張四妹過世後,臺灣中央廣播電臺臉書粉專也發文紀念張四妹,據悉張四妹多年來是央廣海外忠實聽眾,曾數次到訪央廣和主持人朋友相會。
臺灣片商改編電影惹議
由於張四妹的身世坎坷,包括傳聞她出生前,是因為父母殺死了一隻穿山甲,才會招致她天生患有罕見疾病,成長的過程中飽受歧視,因此當年張四妹的事情在臺灣傳開後,吸引了臺灣電影公司的目光。
1983年3月,臺灣壽星影業公司宣布開拍取材自張四妹故事的「穿山甲人」傳記電影,由於電影公司未徵詢張四妹本人的授權同意,因此在馬臺兩地引起爭議,如馬來西亞旅臺同學會投書《新生報》、《中國時報》投書批評電影公司作法不當,但只有《新生報》刊出聲明,而柏楊也指片商不應將張四妹的故事以聳動題材處理,即使要拍成電影,也應從同情與關懷的角度出發,並將電影票房利潤捐助給張四妹才對。
為捍衛名譽, 張四妹尋求叔公張秀管先生、馬來西亞河婆同鄉會與馬來西亞旅臺同學會的協助。根據馬來西亞旅臺同學會的會訊記載,當時張四妹發函給壽星影業,並提出了三項要求,包括不能用馬來西亞做背景,不能以《穿山甲人》為片名,以及一點要讓她看過劇本。當時張四妹強調,她是人,不是「怪物」,她要求別把她當「怪物」看待。
壽星影業導演林兵執導的《穿山甲人》已在1983年6月殺青,也許受到臺灣與大馬兩地的輿論壓力影響,而把片名改成《鱗魚人的心聲》。當時壽星影業安排了馬來西亞旅臺同學會代表觀看試片,但由於片中有誇大不實的情節,如出現張四妹被豪賭的二哥賣到馬戲團表演,因此同學會強烈要求必須重拍,以免給張四妹一家人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1983年9月,導演林兵親自到馬來西亞拜訪張四妹。最終壽星影業在合約上同意,不符事實的部分會重拍、影片剪輯完成後得由馬來西亞旅臺同學會與張四妹本人看過,且得在張四妹認為不傷害她形象的條件下才能公開放映。
另一方面,馬來西亞旅臺同學會也去函行政院新聞局與僑委會,最終新聞局在輿論壓力下,要求片商須獲得張四妹本人的同意書後,才核發準演證。時至今日,《穿山甲人》這部電影未曾反映過,箇中原因為何就不得而知,如今也找不到壽星影業的相關資訊了。
無論如何,張四妹與臺灣的緣分,一方面除了展現臺灣社會對弱勢的人文關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臺灣社會也存在著對東南亞歧視與獵奇的心態。最後,希望張四妹女士一路走好…
延伸閱讀:
- 緬甸女童燒傷險截肢,來臺就醫長庚醫院伸援手
- 20年前來臺進行分割手術的菲律賓連體嬰姐妹,如今來慈濟就讀護理外籍專班
- 東南亞數位醫療發展現況:新加坡為亞太領導者,泰國則以「亞洲醫療中心」為目標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