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藥:太白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太白貝母 (《陜西中草藥》) 【異名】太貝。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太白貝母的太白貝母鱗莖。 【植物形態】太白貝母 多年生草本,太白貝母高40~50厘米。太白貝母鱗莖扁球形,太白貝母直徑達2.5厘米。太白貝母莖光滑,太白貝母中部以上生葉。太白貝母葉最下2枚對生,太白貝母其上為互生、太白貝母對生或輪生,太白貝母在花下方為輪生;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太白貝母長7~13厘米。太白貝母花單一,太白貝母頂生,太白貝母下垂;花被鐘狀,裂片6,分離,黃綠色,上部有紫色斑點,長3~4厘米;雄蕊6,花藥基部著生;子房上位,通常3室。蒴果,室裂,膜質,長圓形,每室有扁平種子2列。 生于高山草地。分布陜西、甘肅、四川等地。 【采集】6月采挖置麥麩中陰干,再用硫黃熏制。 【性味】苦甘,微寒。 【功用主治】潤肺,化痰,止咳。治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咳痰不利。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 【選方】治支氣管炎:太白貝母、桔梗各三錢,甘草二錢。水煎服。 提醒您:太白貝母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太白貝母的繁殖培育
1、種子培育與處理:太白貝母以種子繁殖為主。(1)培育種子:6-7月采挖貝母時,選直徑1厘米以上、無病、無損傷鱗莖作種。鱗莖按大、中、小分別栽種,做到邊挖邊栽。每畝用鱗莖100公斤。也可穴栽,栽后第2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噴鎮草寧,4月上旬出苗后,及時拔除雜草。并施稀人畜糞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7-8月,果實飽滿膨脹,果殼黃褐色或褐色,種子已干漿時剪下果實,趁鮮脫粒或帶果殼進行后熟處理。(2)種子后熟處理:帶殼種子,用過篩的細腐殖土,含水量低于10%,一層果實一層土,裝透氣木箱內,放冷涼、潮濕處。脫粒的種子,按1:4(種子:腐殖土)混合貯藏室內或透氣的木箱內。貯藏期間,保持土壤濕潤,果皮(種皮)膨脹,約40天左右,胚長度超過種子縱軸2/3,胚先端呈彎曲。完成胚形態后熟。可播種。2、播種:9~10月下雪前播種(太白貝母,下同)。條播、撒播或用蒴果分瓣點播均可。(1)條播:于畦面開橫溝,深1.5-2厘米;將拌有細土或草木灰的種子均勻撒于溝中。覆蓋篩細腐殖土3厘米,并用山草或無葉樹枝覆蓋畦面。每畝用種子2-2.5公斤。(2)撒播:將種子均勻撒于畦面,以每平方米3000~5000粒種子為宜。覆蓋同條播。(3)點播:趁果實未干時進行。將未干果實分成3瓣,于畦面按5-6厘米株行距開穴,每穴1瓣,覆土3厘米。此法較費工,但出苗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