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醫療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服務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財政部、個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東西市場監管總局、醫療國家中醫藥局、服務國家藥監局等八部委聯合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的價格通知。
感覺就像趕在開學前完成的個玄暑假作業,不到最后一刻不完成那樣。東西而這個通知差不多等了三年才出臺,醫療2018年9月20日,服務中國醫院大會在北京舉行。價格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滔在主論壇的個玄領導講話環節透露,國家醫保局正在部署全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情況調查,東西在評估成效的基礎上,研究制定“關于建立健全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
有人說醫改又進入了深水區,我說醫療服務價格就是一個很玄妙的東西。
首先誰來定?
2018年,中國機構編制網正式發布了《國家醫療保障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對于國家醫保局的主要職責其中這樣描述:。。。組織制定藥品、醫用耗材價格和醫療服務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收費等政策,建立醫保支付醫藥服務價格合理確定和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建立市場主導的社會醫藥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價格信息監測和信息發布制度;。。。
這意味著,國家醫保局從國家發改委手中,接過了醫療服務價格政策的制定權。
其次怎么定?
有院長曾經說,如果各級醫保部門只管醫療服務定價,而不管醫療資金來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比如,公立醫院想把醫療服務價格上調,但財政說那我就不補償你了,患者又不愿意看病漲價,醫保基金更是不能亂花錢。”
醫保局的思路是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看上去和三明醫改的騰籠換鳥很相似。
按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看,第31條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這里的醫療服務收入不包括藥費、耗材費和檢查檢驗費用,目前這四項占比分別是:
醫療服務收入占比25%
藥占比35%
耗材占比15%
檢查檢驗占比25%
共100%
如果提高醫療服務占比,意味著將要降低藥品、耗材、檢查檢驗占比。
從之前的零加成、兩票制,到后來的5輪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藥占比逐年下降。耗材的集采也已經開始,估計不久的將來耗材占比也會降低。
檢查檢驗的占比相對醫療機構動力不足,不過現在推行的DRG/DIP醫保付費新模式,將會有力推進檢查檢驗的占比下降。
看似算的很好,不過都是理想狀況。目前的情況是其他比例下來了,如果還不能滿足醫保總額不超,那么醫療服務價格上漲就變成空中樓閣了。
還有定多少合適?
翁國星等7位全國人大代表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中建議規范并上調“院外專家會診費”。建議“將‘院外專家會診費’參照律師收費標準,上調至500至5000元/小時或5000至50,000元/件。”
國家醫保局回復如下:目前國家醫保局正在積極研究推進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總的思路是強化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堅持人民立場,建立合理補償機制,穩定調價預期,確保群眾負擔總體穩定、醫保基金可承受、公立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可持續,提高醫療衛生為人民服務質量和水平。我們將穩妥有序試點探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和優化,平衡好醫療事業和各方承受能力,促進醫療資源有效供給和均等化,同時配合有關部門深入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等相關改革,充分反映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同樣,國家醫保局回復關于增設藥師服務相關收費項目的回答節選內容:
醫療機構應合理使用結余留用資金,體現藥學人員服務價值,將改革紅利充分傳導至藥學人員。目前,國家醫保局已會同相關部門著手梳理患者需求明確、服務內容和對象具體、技術路線清晰的藥學類服務事項,研究完善藥學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支持藥學服務健康有序發展。
如果從以上兩則回復來看,雖然都沒有說死,但價格上漲太大不可行,增加收費項目也很難。也就是說本次醫療服務價格的改革并不輕松。
期待有只無形的手可以掌控一切。
來源:諸任之談醫學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