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0后“世界睡眠日”。日前,熬夜某移動社交平臺發布了《國內網民熬夜報告》,主力根據數據,軍女凌晨0時到3時仍未睡覺的學霸“夜貓子”中,男性多過女性,更易“00后”是失眠熬夜主力軍。
摘要:
昨天0后“世界睡眠日”。日前,熬夜某移動社交平臺發布了《國內網民熬夜報告》,主力根據數據,軍女凌晨0時到3時仍未睡覺的學霸“夜貓子”中,男性多過女性,更易“00后”是失眠熬夜主力軍。而對于失眠調查顯示0后女性比男性更易失眠,且學歷越高越容易失眠。
【熬夜】
年齡
目前00后已經超過90后、60后,成為熬夜最嚴重的人群,熬夜人群占比達45.7%。
性別
男性比女性更愛熬夜,對男性而言,一方面他們在生活、家庭中承受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他們的游戲局和球賽往往都出現在半夜,而女性則具有“睡美容覺”的意識。
行業
從事公關、媒體、游戲行業的人經常熬夜。究其原因,越是競爭激烈的行業,就越有人熬夜。
地域
熬夜族占比最多的5個省份全部在南方,其中海南、廣西、廣東是熬夜族占比超過半數的省份;
熬夜族占比最少的5個身份則全在北方,分別是山東、黑龍江、河北、吉林、遼寧。
【失眠】
年齡
25-34歲和45歲以上兩個年齡段的人群更容易失眠。
性別
女性失眠指數大于男性,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容易失眠。
行業
最受失眠困擾的行業前五位包括,法律商務、醫藥衛生、文化娛樂、金融保險和通信電子;
最不容易失眠的行業前五位包括,農林牧漁、能源化工、餐飲、百貨、倉儲物流
學歷
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失眠指數明顯高于高中及以下學歷人群。學歷越高,失眠指數越高。
【睡多長時間合適】
美國國內睡眠基金會最新版的睡眠指南,針對不同年齡層給出了不同的睡眠指導建議。
年齡段:建議睡眠時間
出生至3個月:14至17小時
1歲至2歲:11至14小時
6歲到13歲:9到11小時
14歲至17歲:8至10小時
18歲至64歲:7至9小時,或6小時至10小時
65歲以上:7至8小時
>> 如何安放我們的睡眠
“睡不好的人”越來越年輕
過去失眠科門診的主要人群是退休老人,現在中青年人明顯增多。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加快、情緒緊張、抑郁焦慮成為中青年人發生睡眠問題的主要誘因,多見入睡困難、多夢、早醒或嗜睡等。
今年38歲的王女士由一名普通職員晉升為主管,隨著服務擔子越來越重,不停加班,她開始徹夜難眠。失眠4個月后,她吃起安眠藥,藥量逐漸加大,不料又出現白天想睡、晚上睡不著的惡性循環,心煩意亂完全無法工作。
專家對王女士進行心理測評和輔導,配合中藥敷貼及抗焦慮藥物治療后,王女士失眠狀況大大改善。專家介紹,失眠作為一種現代都市病正困擾越來越多的人,其中焦慮性失眠占70%以上。
專家表示:睡眠障礙已成為高壓力、亞健康的中青年群體中最常見的現象。
晚上11點你睡了嗎?
多位專家表示,晚上11點到凌晨兩三點,是人體的較好睡眠時間,錯過這個時間段,睡眠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專家說:有條件的話,一般10點半就應該上床睡覺了,特別是凌晨1點到3點一定要入睡,否則對身體會有比較大的損傷。
專家建議養成午睡的習慣:“我們中醫講究睡‘子午覺’,中午11到下午1點期間抽時間小睡一會兒,哪怕就算10分鐘的閉目養神,效果也很好。”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能11點就入睡的人并不多,不少都市白領夜生活豐富多彩,睡眠時間較晚,學齡期兒童睡眠不足的現象更值得憂慮。專家建議,學齡期兒童睡眠時間不少于8小時,但上海的一項大規模調查顯示,超過70%的中小學生睡眠不足,這不僅影響生長發育,更影響記憶力。
在家長微信群中,不少父母對孩子晚上做課內兼課外功課導致晚睡、早上叫也叫不醒倍感憂心。
優質睡眠來源習慣
針對失眠、打鼾、夢游等睡眠問題,醫療機構紛紛由中醫、心理、精神、神經內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設立針對性的專科門診,采用藥物甚至手術治療的方法加以干預。然而,專家表示,治療睡眠問題,大都還是要從調整生活方式入手。
許多癥狀較輕的睡眠問題屬于心理情緒范疇,不應該過早、過度服用安眠鎮靜類藥物,避免形成藥物依賴。
不適當的藥物治療,容易產生神經或內分泌紊亂。其實治療睡眠問題,重要的是審因辨證施治,要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節奏,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運動等。
相當多的夢游患兒在青春期來臨前后會自動痊愈。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消除各種促發因素,開展行為治療如按時就寢、上床前避免劇烈體力腦力勞動等,進行環境干預,例如避免聲光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