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布倫亞洲交易時段電子盤國際油價繼續維持在每桶100美元上方。特原突破此前一天,格兩國際油價大幅飆升,年多英國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達到每桶101.01美元,首次這是每桶美元2008年10月以來國際油價第一次重新站上100美元關口。1月31日,布倫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漲幅超過3%,特原突破至每桶92.19美元。格兩這波牛市主要是年多由埃及局勢動蕩等地緣政治因素所致。
埃及不是首次主要產油國,但蘇伊士運河是每桶美元中東原油外運的重要通道。每天通過蘇伊士運河運輸的布倫原油達240萬桶,接近于伊拉克或巴西的特原突破日產量。市場擔心關鍵的格兩能源運輸通道可能受阻,進而造成全球一些地區的供應中斷。蘇伊士運河運營機構1月31日對外證實,當天運河航運正常。
1日上午,國際油價在亞洲交易時段出現小幅度回落。新加坡菲利普期貨公司一位投資分析師表示,這是由于部分買盤高位獲利回吐,畢竟油價已經處在27個月來的高點。他預計,油價下滑只是暫時的,如果埃及緊張局勢持續下去,油價可能進一步上漲。
縱觀2010年,盡管國際油價上下起伏,其受世界經濟復蘇這一基本面帶動的上行趨勢已大體確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測調高至4.4%,比去年10月份所做的預測高出0.2個百分點。亞洲、非洲和拉美地區經濟預計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發達國家增長前景也趨于樂觀,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基本排除。為此,2011年全球原油日需求可能出現較大增長,供求關系變化將對油價上漲形成支撐。
此輪油價上升還與金融因素密切相關。去年11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啟動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由此釋放的美元流動性對國際油市沖擊不小。以美聯儲的這一舉動為時間節點,國際油價一改此前在60至80美元之間徘徊的態勢,于去年12月中旬達到90美元上方,直至今年1月底重新站上100美元大關,漲速之快超出許多分析師預料。伴隨美元流動性增長,今年1月衡量美元對其他主要國際貨幣匯率走勢的美元指數下跌了1.6%。由于美元是國際原油主要計價貨幣,美元貶值造成油價上升的“蹺蹺板”效應十分明顯。
分析人士認為,2011年國際油價預計將總體穩步上行,會否出現非理性上漲,則取決于市場供求、全球流動性以及地緣政治因素的綜合作用。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