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5日數據顯示,前高后低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4%,尚事超過此前市場預期。存挑盡管這一數據已經創下32個月以來新高,戰穩但分析人士表示,前高后低下半年通脹形勢仍較為嚴峻,尚事全年物價“前高后低”的存挑走勢面臨挑戰,穩定物價仍是戰穩頭等大事,不能放松。前高后低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范劍平表示,尚事從基數的存挑角度來看,全年“前高后低”的戰穩物價走勢是很有可能的,下半年價格漲幅比上半年要低一些,前高后低但能低多少很難說。尚事“按照全年通脹4%的存挑目標,上半年通脹在5%,按道理下半年通脹應該在3%左右,但要實現起來是非常難的。”
此前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物價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CPI在6、7月份見頂后將逐季回落至4%以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受食品價格上漲以及輸入性通脹等成本型因素的推動,“前高后低”的走勢或面臨挑戰。
從統計局數據來看,食品價格上漲仍是一季度CPI走高的主要因素。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指出,目前各地已高度重視農業和糧食生產,“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這些措施對于包括蔬菜價格在內的食品價格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農產品供求矛盾將長期存在,食品價格上漲壓力依然存在。
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昨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輸入型的通脹壓力確實在進一步加大。“因為從我們進口商品的結構來看,原油、鐵礦石、糧食等大宗商品所占的比重比較大,而這些大宗商品的價格恰恰在國際市場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之下,漲幅也是最高的。原油價格現在已經突破110美元/桶,糧食和很多金屬礦的價格一季度都漲了10%以上。”
范劍平也表示,中亞和北非局勢尚不明朗,輸入性通脹不容忽視。今年我國新漲價因素中,輸入性通脹起著重要作用,這種壓力持續且不可控,只能通過人民幣升值以及進出口稅的調整來緩解部分壓力。
“下半年通脹形勢仍可能面臨一些難以預見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要做好充分的估計。”范劍平提醒。
盡管目前形勢正朝著“抑制經濟過熱,管理通脹預期”的政策預期前進,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穩步放緩的情況下,通脹仍然沒有顯著回落,因此,穩定物價仍是當前頭等大事,不能放松。
稍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表示,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也是最為緊迫的任務。
(⊙記者 梁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