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攬子增量政策,三個跳出可把握“一總+多分”的讀懂政策闡釋邏輯,政策含量則不只在引人注目的增量政策數字里。這是三個跳出上一篇隨筆里的觀點。今天我們繼續來談,讀懂讀懂增量政策的增量政策方法。
從股市的三個跳出起伏看經濟走勢、看宏觀調控政策,讀懂這是增量政策一個重要視角,但不是三個跳出唯一視角。能“看進去”,讀懂也能“跳出來”,增量政策方能“全面冷靜客觀”。三個跳出
此次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讀懂五個方面之一,就是增量政策提振資本市場。相關政策,很多已出臺實施,在股市上也都“見了響動”。但如果把對全部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期待、評價,都與股市的短期漲跌“綁在一起”作判斷,就未免失去了“準頭”。
——一攬子增量政策不是“只圍著股市轉”的。它著眼于推動中國經濟基本面回升向好、長期向好,更側重實體經濟,更側重風險防范。而要解決股市的問題,短期提振舉措固然重要,改善經濟基本面、解決深層次問題,也才是其根本。
——影響股市漲跌的因素,現在太復雜了。有政策因素,有預期因素,有常態的操作因素,也有沉積的歷史因素。有專業投資者的判斷與行動,也有社交媒體上“常起的風”,甚至還要警惕某些操縱市場從中牟利的行為發生。
所以,既看資本市場,也跳出資本市場,從全局來審視經濟形勢、政策作用,十分必要。辯證地看,這才是對待資本市場最科學的態度。
一攬子增量政策,是不是著眼于盡快見效,加快形成改善預期、提振信心、穩定發展的工作合力?當然是。我們看到,相關部門、地方的很多落實動作,不是按月、按周,而是按天來推動的。對成效的評估也如此。緊迫感一目了然。
但這些政策的著眼點、實際工作的著力點,也不是只考慮眼前。往近了說,不僅著眼于四季度,也著眼于明年的“十四五”收官,后年的“十五五”開局。往長遠了說,更是著眼于解決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中的很多重大問題。
——“長短結合”歷來是中國經濟政策的基本邏輯。“長”與“短”怎么可能分開呢?利長遠的“短”,才能保證眼前的勁兒用對方向,避免進退失據、來回“拉抽屜”。從長遠考慮的“短”,含金量才會更高。比如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長期意圖,就埋藏在很多眼前的關鍵動作里。
——對經濟發展的復雜性要有足夠充分的認識。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防范化解風險,等等,都需針對眼前難題打幾場“突擊戰”,也需發起“持久戰”,組織起一環扣一環、一棒接一棒的持續攻勢。樹立“出手即見效”的決心很重要,避免“畢其功于一役”的急躁也格外重要。
圍繞一攬子增量政策,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部署,三天后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落實工作。各部門各地方很快都動了起來。
進入10月下旬后,權威部門發布消息,近一半增量政策措施已出臺實施,隨著存量政策有效落實、增量政策加快推出,9月份以來中國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